(資料圖片)
房顫是一種復雜的心律失常,可能繼發于心肌缺血、結構性心臟病和其他系統疾病。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房顫患病率為1.6%,預計患者高達2000萬。總心慌就是房顫嗎?需要做哪些檢查?房顫為何會引發中風?6月6日中國房顫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房顫。
隨著年齡增加,房顫的患病率明顯上升,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的機會發生房顫,80歲以上老年人有10%的機會發生房顫。房顫發作時,心房有規律的收縮變為一個無序、不規律的電活動,心房頻率可達到每分鐘350-550次,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縮,典型癥狀包括心慌心悸、心動過速、疲乏、無力、頭暈目眩、運動能力下降、排尿增多或輕度呼吸困難。
“心慌是各種心律失常的常見癥狀,不一定就是房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醫師胡繼強表示,房顫最顯著的特點是發作時心率絕對不齊,脈搏強弱不等,在心慌時可以根據脈搏的情況進行大致的判斷,如果脈搏快慢、強弱完全沒有規律,那么就有房顫的可能。
臨床上經常會對心慌患者進行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Holter)檢查,如果正在發生房顫,那么心電圖就可以明確診斷;如果是陣發房顫(尤其是目前沒有發作),24小時及長程動態心電圖有助于診斷。胡繼強表示,在檢查過程當中,醫生會建議患者記錄心慌癥狀發作的時間,如果心慌發作時心電圖沒有發現房顫,那么心慌就不一定是由于房顫造成的。為了解房顫的原因和潛在的損害,醫生還會結合患者的情況進行一系列相關檢查,在此基礎上確定最終的治療方案。
通常來說,房顫不會直接導致患者死亡,產生的血栓卻會給患者帶來巨大危害,房顫患者中風風險為一般人的5倍。胡繼強介紹,正常人的心臟一張一弛,很有節律,而房顫病人房顫時,左心耳內血流非常緩慢,容易在左心耳形成血栓。房顫導致中風的血栓90%以上起于左心耳,這種血栓往往比較大,隨著心臟的搏動,血栓會從左心耳中跑出來。如果跑到大腦里就變成腦中風,輕則偏癱致殘,重則造成癡呆、植物人,甚至失去生命。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謝連娣表示,房顫固然可怕,通過生活和醫學的合理干預,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如定期檢測心電圖,控制高危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積極鍛煉身體、避免情緒刺激等。
(文章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