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 >

            逾期、訴訟、被凍結!合力泰股轉事項不定引發“連鎖反應”?2023-08-21 13:58:14 | 編輯:admin | 來源:投資時報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合力泰剔除受限資金后的貨幣資金僅有5.61億元,并不足以應對二季度高達19.82億元的應償還短期債務

            《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子西  


            (相關資料圖)

            54個銀行賬戶被凍結,釋放什么信號?

            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合力泰,002217.SZ)日前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累計54個銀行賬戶被司法輪候凍結,被凍結累計金額為1.18億元。原因主要是公司股轉事項的不確定性,加劇公司階段性資金流緊張,導致多個融資業務出現到期逾期現象,引發債權人提起訴訟。

            該股份轉讓協議簽署于今年6月,內容是公司控股股東轉讓“手中”持有的合力泰股份5.03億股、轉讓總價款為30.65億元。但第二期款項支付遭遇延遲,故引發上述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受市場環境、手機等消費電子需求低迷等因素影響,合力泰業績持續下滑,扣非后歸母凈利潤更是持續大虧,2020年至2022年三年合計凈虧金額逾77億元。且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預計凈虧損上限達25億元。同時,該公司債務高企,截至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的有息負債規模均在百億元以上;且負債以短期居多,短期債務占有息負債的比例均在70%以上。而公司各年末貨幣資金卻只有二、三十億元,部分還是受限資金。

            根據合力泰對交易所2022年報問詢函的回復,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該公司剔除受限資金后的貨幣資金僅有5.61億元,并不足以應對二季度高達19.82億元的應償還短期債務。

            針對當前公司到期債務情況,《投資時報》研究員向合力泰相關部門尋求溝通,公司相關負責人回復稱,當前處于定期報告敏感期,為保證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公司暫不方便接受書面調研交流。

            股轉二期款項遭遇延期

            8月14日,合力泰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由于合同糾紛和票據追索被凍結銀行賬戶累計54個(截至8月11日),實際被凍結累計金額為1.18億元,占公司2022年度經審計凈資產的2.14%、占最近一期財務報表貨幣資金的6.12%。目前,公司生產經營仍在持續開展,亦暫不觸發公司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股票交易被實施“ST”的風險。

            賬戶被凍結,主要是公司控制權轉讓事項存在不確定性,續貸、新貸業務暫緩,加劇了合力泰階段性資金緊張,導致公司銀行授信、融資租賃、商業承兌匯票、供應鏈金融業務等融資業務出現到期未能清償的情形,從而引發各債權人提起訴訟,以致于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銀行賬戶被司法輪候凍結。

            對于解決措施,合力泰方面曾對外表示,正積極與相關債權人溝通,通過融資置換、債務展期、分批還款等方式化解債務逾欠。同時,加快回收款、處置資產等方式全力籌措償債資金,緩解資金壓力等。

            而上述股轉事項是指公司控股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福建電子)將所持有的合力泰5.0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16.15%)協議轉讓給深圳慧舍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慧舍科技)。該協議于今年6月5日簽署。

            根據協議,本次股轉受讓價為6.09元/股,交易總價款為30.65億元。款項分三期支付,首期為5000萬元,第二期為8.70億元,第三期為21.36億元(扣除首期、二期及磋商誠意金),其中二期款項于協議簽署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或轉讓方另行同意的其他時間支付。若本次股轉完成,合力泰的控股股東、實控人將分別變更為慧舍科技、李興龍。

            但目前來看,相關款項支付并不順利。慧舍科技在于6月8日前支付磋商誠意金及首期款項合計6000萬元后,未能如約支付第二期款項。

            8月5日,上述交易雙方又簽署了《關于調整付款安排的協議書》。根據約定,慧舍科技于8月7日前向福建電子支付保證金2000萬元(已付)、8月16日前向合力泰提供供應鏈支持,在此前提下,第二期款項支付時間延長至今年9月6日。

            值得注意的是,慧舍科技成立于2023年3月15日,設立目的系成為本次交易受讓主體,其主營業務是股權投資管理。慧舍科技成立時執行事務合伙人是文璟(合力泰前實控人文開福之女),5月18日該公司工商注冊信息發生變更,將普通合伙人及執行事務合伙人變更為李興龍。

            而在6月5日、6日,合力泰連拉兩個漲停后,公司股價便震蕩走低。截至8月18日,合力泰收盤于2.92元/股(不復權),已較轉讓價格腰斬。

            相關事件或已形成“連鎖反應”。中誠信國際認為,合力泰部分銀行賬戶被凍結將對其業務經營結算等產生不利影響,股轉交易時間的延長使得合力泰流動性壓力攀升。而目前,福建電子對合力泰仍有一定規模的拆借款和融資擔保,合力泰發生上述事項對福建電子再融資能力和代償風險等影響有待觀察。

            合力泰及子公司被凍結銀行賬戶情況

            注:截至2023年8月11日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持續大虧、債務高企

            合力泰創立于2003年,是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智能硬件方案商和制造商。目前,該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新型顯示產品(OLED/TFT/TN/STN/電子紙等)、光電傳感產品、柔性線路板等,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智能穿戴、智能零售、智能汽車及智能工控等領域。

            2018年,福建電子受讓文開福等股東合計15.06%的合力泰股份,同時,公司原控股股東文開福將所持有的14.84%股份的表決權獨家、無償且不可撤銷地委托福建電子行使,并承諾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3.56億元、14.92億元、16.11億元。但從業績表現來看,2018年合力泰尚能實現承諾凈利潤的97%,2019年凈利潤便下滑至10億元左右。

            而在2020年,合力泰更是錄得歸母凈利潤大虧。若按更能真實體現公司利潤水平的扣非后歸母凈利潤指標,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分別巨虧33.21億元、9.09億元、35.15億元,三年合計虧損逾77億元。

            且受經濟環境變化、下游終端市場消費需求放緩等因素影響,手機行業市場體量收縮,公司手機供應鏈的產品出貨量及營收同比下滑,導致公司營業利潤減少。另外,上述股轉事項的不確定性,也影響了合力泰2023年上半年的訂單承接。公司預計,2023年H1歸母凈利潤虧損25億元至15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則虧損25.15億元至15.15億元,虧損上限均同比拉大1.6倍以上。

            在債務端,對應上述三個會計年度(2020年至2022年),合力泰的資產負債率也未能低于64%,2022年更是攀升至約72%。而且,《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合力泰的債務周期結構主要集中在短期,無疑令公司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數據顯示,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合力泰的有息負債(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為108.21億元、120.86億元、118.62億元,短期有息負債(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76.40億元、89.62億元、93.13億元,短期債務占有息負債比例持續攀升,由70.6%上升至78.5%。

            而對應各年末,公司“賬上”貨幣資金不過二、三十億元,部分還為受限資金,遠不能覆蓋短期債務。

            另據公司2022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合力泰的貨幣資金雖為19.19億元,但剔除受限資金后僅有5.61億元,而二季度公司應償還的短期債務高達19.82億元,剔除受限資金后的余額僅占二季度應償還的短期債務28.30%。

            截至年報問詢函發出日(5月12日),合力泰已經出現到期債務逾期情形,逾期金額為7795萬元。該逾期額度雖不大,但釋放的信號不容忽視。后續,股轉款項的支付能否及時到位、債務逾期能否妥善解決,都對合力泰的再融資、流動性風險影響較大。

            截至2023年3月末合力泰貨幣資金狀況(萬元、%)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問詢函回復

            關鍵詞

            上一篇:南網科技: 南網科技與澤宇智能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也未開展相關業務合作 最后一頁下一篇: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