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 >

            廣發基金市值虧損815億元的反思:劉格菘從“冠軍”到“吊車尾”2023-08-14 15:09:42 | 編輯:admin | 來源:中訪網

            “臺柱子”仍處在痛苦的堅守中……

            7月20日,廣發基金公布的二季報顯示,旗下頂流明星基金經理劉格菘所管理的六只基金,完美地與上半年的AI大牛行情擦身而過。

            在重倉配置光伏、電池、半導體的同時,還加大國產自主可控制造業個股的布局。


            (資料圖片)

            在劉格菘看來,制造業是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行業,其中技術升級持續、已形成行業內產品力壁壘、需求短中長期態勢都較明確的細分行業有顯著的投資價值。

            但他的看法并沒有獲得市場“認可”。

            二季報顯示,劉格菘二季度末管理規模跌破500億。不僅如此,他在管基金規模二季度單季下滑了65.48億。

            作為拿過冠、亞、季軍大滿貫一般成就的基金經理劉格菘,今年以來像是“魔法失靈”了一般,所管理的產品在同類排名倒數。

            而且,劉格菘管理的6只基金持倉幾乎相同,不僅在晶澳科技大漲七倍后果斷殺入,至今虧損。還讓他在國聯股份這只股票遭遇黑天鵝后,所管理基金無一幸免。

            目前,這位明星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已經連續幾個季度縮水,累計縮水市值約223億元。

            在管基金同類倒數

            這已經是劉格菘所管理的基金規模已經連續5個季度出現下滑了。

            據Wind統計,2022年6月-2023年6月,這位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單季度變化分別為684.72億元、589.03億元、564.82億元、526.49億元、461.01億元。

            作為廣發基金曾經的明星基金經理“臺柱子”——劉格菘2019年通過重倉科技股,一舉成為業界頂流;他當時管理的三只基金,包攬了當年權益類基金的冠軍、亞軍、季軍,創造了行業紀錄;高峰時期,其管理規模一度超過840億元。

            然而,近兩年劉格菘的業績突然大變臉,所管理的基金也從行業頭牌,變成了“吊車尾”。

            2020年1月22日和2021年8月26日,劉格菘分別開始管理“廣發科技先鋒”“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A”兩只基金。

            目前,這兩只基金在行業排名中已然倒數,分別排在同類基金中的第844位、2071位,這兩只基金的同類基金分別共有894只、2210只。

            從回報率來看,劉格菘在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A基金的任職回報是-43.33%,任職年化回報為25.26%。廣發科技先鋒基金的任職回報是-11.53%、-3.40%。

            很難想象這樣的業績是曾經包攬了冠、亞、季軍基金經理所操作出來的。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從持倉操作來看,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底,晶澳科技股價漲幅超過700%;而在2021年年底,廣發旗下多只基金,大舉加倉新能源基金,并持有至今。

            劉格菘在大漲7倍后買入這只股票,這種“追漲”的操作并沒有見效。2021年11月1日至今,晶澳科技跌幅約為20%。

            不僅如此,劉格菘近三年業績表現遠遠低于滬深300指數。

            據東方財富統計,劉格菘(A規模加權)年初至今虧損21.25%、劉格菘(B等權重)年初至今虧損20.99%,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為3.06%。

            同樣,如下表所示,近三年劉格菘的這兩項數據表現均明顯弱于滬深300指數,跌幅均超過滬深300指數一倍以上。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目前,他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晶澳科技、億緯鋰能、陽光電源、圣邦股份、隆基綠能、賽力斯、天合光能、福萊特、榮盛石化、北方華創,分別占股票投資市值的比例如下表。


            值得注意的是,從季度漲跌幅來看,只有晶澳科技、陽光能源、福萊特、北方華創取得漲幅。而跌幅最大的兩只股票是圣邦股份、隆基綠能,分別下跌31.02%、28.08%。

            通過觀察劉格菘的持倉情況,《產業資本》發現,他所管理的六只基金,高度同質化。

            目前,劉格菘管理著“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期混合A”“廣發雙擎升級混合A”“廣發創新升級混合”“廣發科技先鋒混合”“廣發多元新興股票”“廣發小盤LOF”六只基金。

            而從持倉情況來看,重倉股基本都是晶澳科技、陽光電源、億緯鋰能、天合光能、圣邦股份等幾只股票。

            “散戶式”操盤?

            這樣的操作方式,在遭遇極端情況時,難免會全盤皆“輸”。

            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劉格菘旗下6只基金重倉持有國聯股份,合計持股4264.57萬股,持股比例占國聯股份流通股8.55%,持股市值35.38億元。

            到了二季度末,只有廣發小盤成長混合基金(LOF)A和廣發創新升級靈活配置混合基金持有國聯股份,持股數分別為1261萬股和805萬股,分別較一季度增加了314萬股和140萬股。

            考慮到國聯股份2022年10轉4.5股派2.27元,因此廣發小盤成長實際持有股份應該為1373萬股,這意味著該基金也做了一定減倉。

            同理,廣發創新升級在送股后股份總數應為965萬股,也減持了160萬股。

            造成虧損的原因則或是國聯股份遭遇年報問詢。

            4月27日22點19分,國聯股份深夜發表了2022年年度報告,與年報一起發出的還有一份《關于2022年度財務報表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專項說明》。

            正是這份“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使得監管機構火速問詢關注,28日0點10分,來自上交所的問詢函如約而至,距離國聯股份年報披露僅過去111分鐘。

            而市場似乎早有風聲,4月25日,也就是國聯股份披露年報之前,該股便出現了跌停,當日股價以45.87元/股開盤,以42.03元/股收盤。此后,公司股價屢屢下挫。

            從第二季度股價表現來看,國聯股份大跌三成。據東方財富數據統計,3月1日至6月30日,這只股票從55.56元/股,大跌至36.93元/股,跌幅高達33.53%。其中最低時,股價曾下探至30.76%。

            同樣,回顧劉格菘操作康泰生物的過程,他也很難把握住盈利。

            據東方財富統計,2019年第三季度以來,劉格菘管理的基金逐漸“殺入”康泰生物中。2019年7月1日到2020年8月最高時盈利能夠高達355.86%。

            然而,劉格菘非但沒有減倉,反而逐步加倉。

            2019年第三季度,廣發小盤成長是康泰生物第五大流通股股東,持股435.83萬股;廣發創新升級靈活配置是康泰生物的第八大流通股股東,持股312萬股。兩只基金合計持股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2.85%。

            而到了2021年,經過一系列加倉,廣發科技先鋒混合、廣發雙擎升級混合、廣發小盤成長、廣發創新升級已經分別位列第四至第七大流通股股東,合計持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已達8.29%。

            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康泰生物股價創下155元(前復權)的歷史新高,此后的三個季度中,股價維持在70~134元間反復震蕩。

            到了2021年三季度嘗試沖擊百元大關未果,留下了98.65元的近兩年高點,此后股價一路下滑至今年8月11日28.48元的收盤價,不及近兩年高點的三分之一,股價妥妥的被“膝斬”。

            《產業資本》對比劉格菘在康泰生物的持股變化發現,歷史新高未落袋為安,反而是逆勢加倉,頗像散戶投資風格——越跌越買,只到補倉補不動時就割肉。

            在股價30~40元區間的2022年第三季度,跌去信心的劉格菘,開始了大規模減倉康泰生物。

            數據顯示,2022年二季度廣發科技先鋒混合持股1754萬股,從當年三季度開始該基金連續減倉,到了今年一季度持股數僅為1404萬股,累計減持350萬股。

            同期的2022年9月~2023年1月31日,康泰生物跌幅約30%。與劉格菘建倉時的越跌越買,形成了鮮明反差——越跌越割。

            事實上,不僅劉格菘一人吃癟,2022年廣發基金旗下所有基金市值虧損高達815億元。

            這相當于虧掉了一家TCL科技、晶盛機電、東方雨虹規模類似的公司。815億市值在A股能排到前200位。

            不過,如此高額的市值虧損,并不影響廣發基金“躺著賺錢”,其收取的管理費仍排名全行業第二,2022年,廣發基金收取的管理費高達73.57億元。

            實際上,基金公司賺錢的前提,并不是保證基民賺錢,而是靠規模賺管理費。

            例如,在打造出“明星”基金經理后,只要基金公司大規模發產品,管理費就穩賺不賠。

            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廣發基金分別發行了42只、66只和37只基金,發行規模分別達到1298.06億元、2108.26億元和605.12億元。

            不巧的是,這位”臺柱子“的明星基金經理,比較喜歡“追漲殺跌”的散戶風格,后續劉格菘還會如何操作?更加值得關注。

            內容來源: 新財觀

            文/王楠


            關鍵詞

            上一篇:西麥食品:公司2022年已快速布局零食渠道,全國連鎖休閑零食店大系統基本覆蓋 最后一頁下一篇: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