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 >

            “藥茅”恒瑞醫藥報案!市值蒸發超600億2023-08-12 13:55:18 | 編輯:admin | 來源:中訪網

            近期,“史上最強醫藥反腐”風暴來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資本市場反應迅速,多家醫藥、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股價受沖擊,各種消息不斷涌現。

            被投資者稱為“醫藥茅臺”的恒瑞醫藥也未能幸免。

            一篇關于“H公司”某辦事處被一窩端,各種文件被帶走,公司腫瘤線被調查的“小作業”引發了廣泛熱議和猜想。

            盡管恒瑞醫藥接連兩次辟謠,甚至回復投資者“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得到受理”,仍在近10個交易日市值蒸發超600億元。         



            恒瑞醫藥到底冤不冤?

            01

            這次輪到醫藥行業了。

            時間倒回到7月21日,國家衛健委、公安部等10部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

            3天后,國家衛健委等6部門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下半年醫改重點任務為醫療行業反腐。

            實際上,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等14部門就聯合印發了《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

            其中,就整治行業重點領域的不正之風問題、強化醫保基金監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13條要求。

            此后,各地紛紛開始自查自糾。有關醫療反腐的文件及會議更是密集出現。

            7月28日,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召開。被稱為“史上最強醫藥反腐”風暴被推到了輿論中心。

            其中,備受關注的關鍵詞包括: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以及為期1年。

            據媒體公開報道,今年以來,全國至少有160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近一半正是在5月之后落馬的,包括部分退休負責人也未能安全“著陸”。

            02

            重拳之下,各上市公司接連澄清。

            醫療行業長期以來存在一些公開的秘密,比如:“以藥養醫”、“帶金銷售”、變味的“學術會議贊助”、醫藥及醫療器械購銷環節利益輸送等問題。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中有40家醫藥醫療公司銷售費用占營收的比例超50%。

            一直被詬病,行業反腐也從未停止,比如2012年、2019年都曾大力反腐。但今年的反腐力度空前,堪稱雷霆手段。

            資本市場率先感受到了震動,投資者們也頗為擔憂。

            互動易(深交所供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直接溝通的平臺)上,7月14日—8月11日23:00,投資者們關于“醫療反腐”“醫院反腐”等相關的內容的提問達80條。

            其中,長春高新、以嶺藥業、邁瑞醫療、國新健康、重藥控股等均被投資者提問了與“醫療反腐”相關的問題。面對投資者們的疑問,多家上市醫藥及醫療器械公司進行了澄清,但依然擋不住股價受沖擊。

            恒瑞醫藥則相繼在8月7日、9日,回復投資者提問,否認近期有關公司的傳言。但并未正面回應是否完成了內部自查。         


            03

            市值較高點已超腰斬!恒瑞醫藥轉向中,正在經歷尷尬時期。

            恒瑞醫藥成立于1970年,早在2000年就在上交所上市了。

            2014—2020年,其營收同比增速在19%—34%之間,凈利潤增速在18%—44%之間,發展迅猛。

            近年來,恒瑞醫藥聚焦抗腫瘤、手術用藥、自身免疫疾病、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領域的新藥研發,被視為國內最具創新能力的制藥龍頭企業之一。

            恒瑞醫藥創始人孫飄揚夫婦的財富也水漲船高,一度問鼎醫藥行業首富。

            2017年,孫飄揚和妻子鐘慧娟在《新財富500富人榜》中排名第43位,2020年飆升至第5位。2021年更進一步排名第4位,財富高達2514.6億元,排在他們之前的是騰訊的馬化騰、拼多多的黃崢和農夫山泉的鐘睒睒。

            2020年底,恒瑞醫藥股價高點近95元/股,市值突破600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醫藥一哥”,甚至被投資者寄予厚望,認為有望成為第一家市值破萬億的醫藥企業。

            但近一年來,其股價在為重新站上50元/股苦苦掙扎,市值較歷史高點也早已跌去了一半不止。

            轉折點出現在2021年,與存量仿制藥銷售收入加速下跌、集采、創新藥同質化競爭加劇有關。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特此感謝)

            2021年,恒瑞醫藥出現了上市以來,營收和凈利潤雙雙負增長的情況。

            財報顯示,2021年,其營收同比下滑近7%,凈利潤減少28%,扣非凈利潤更是減少約3成。

            原本2020年初“退居二線”的創始人孫飄揚,不得不在2021年下半年再次回歸,擔任董事長。

            然而,2022年,頹勢未減,數名高管還先后離職。

            2022年報中,恒瑞醫藥營收同比下滑17.87%,凈利潤同比減少13.77%,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18.83%。

            直到今年一季度,恒瑞醫藥才獲得了正增長,營收同比微增0.25%,凈利潤同比微增0.17%。但仍未恢復到2021年一季度水平。去年同期,其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約21%和17%。

            回到醫療反腐問題上,上市公司與此相關的主要反映在銷售費用上。

            2020—2022年,恒瑞醫藥的銷售費用連續減少,但占營收的比例并不低。         

            財報顯示,恒瑞醫藥銷售費用:

            2020年為98.03億元,同比增長15%;

            2021年為93.84億元,同比減少4%;

            2022年為73.48億元,同比減少22%。

            但這三年,其銷售費用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5.34%、36.22%和34.54%。相比同行中,占總營收比例近6成的百濟神州、信達生物,恒瑞醫藥的表現已相當不錯了,但3成左右的比例并不算低。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恒瑞醫藥的銷售費用中“學術推廣、創新藥專業化平臺建設等市場費用”一項的占比近3年在49%—57%之間,是否合理合規?恐怕需要其回答投資者此前所關心的是否完成了內部自查的問題。

            今年7月,恒瑞醫藥回復投資者的提問時曾披露,已有13款自研創新藥、2款合作引進創新藥在國內獲批上市,80多個創新藥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其競爭力可見一斑。

            在行業反腐及深度調整階段,像恒瑞醫藥一樣,同時還要應對自身尷尬轉型期的企業,其壓力不小。

            醫療反腐的風暴才剛剛拉開序幕,希望行業在經歷陣痛之后,能真正讓患者受益,讓投身研發的藥企獲取更好的生存空間。( 內容來源|閨蜜財經)

            關鍵詞

            上一篇:中亞股份:公司廠區土地為工業用地 最后一頁下一篇: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