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在利好政策引導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近年來,滬市生物醫藥行業公司規模效益穩步提升、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國際化進程全面提速,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相關資料圖)
細分龍頭企業業績亮眼
3月6日,恒瑞醫藥公告,其自主研發的抗癌藥物阿得貝利單抗注射液獲得注冊批件,是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D-L1單抗;3月8日,上海醫藥與康方藥業簽訂新藥聯用開發合作協議,以聯合用藥的合作方式共同進行SPH4336片與卡度尼利單抗注射液組合療法在高分化脂肪肉瘤(WDLS)/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等腫瘤適應癥上的開發,這些都是滬市生物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寫照。
《“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醫藥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提高到5%左右,行業龍頭企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從滬市214家生物醫藥公司經營業績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共計實現營業收入9943億元,扣非凈利潤6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5%,持續保持增長態勢。
其中,一批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經營規模不斷壯大,業績表現亮眼。21家市值300億以上公司2022年前三年季度合計營收占比約42%,凈利占比約52%。CXO龍頭企業藥明康德預計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94億元、88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2%、73%,主要因公司獨特的CRDMO(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和CTDMO(合同測試、研發與生產)業務模式持續驅動公司高速發展。
體外診斷試劑和疫苗研發領先企業萬泰生物預計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12億元、47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95%、134%,主要因公司二價宮頸癌疫苗繼續保持產銷兩旺。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滬市醫藥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發成果不斷涌現,產業鏈競爭力持續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滬市醫藥企業共計投入研發費用474億元,同比增長18%。
恒瑞醫藥公司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238億元,分別在連云港、上海、蘇州、南京以及美國和歐洲設立研發中心,打造了一支5000多人的規?;?、專業化的全球研發團隊。此外,企業還建立了包括分子膠、抗體偶聯藥物、生物信息學、轉化醫學等在內的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的新技術平臺。
資金鏈、人才鏈、知識鏈不斷融合,帶來一條越來越穩固的“新藥產業鏈”。目前恒瑞醫藥已有12個創新藥獲批上市,引進的1類新藥林普利塞也已獲批上市,還有60多個創新藥正在臨床開發,260多項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開展。
藥明康德作為一體化、開放式的能力和技術平臺,通過獨特的 CRDMO(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和 CTDMO(合同檢測、 研發和生產)業務模式,打通從藥物發現到商業化生產全流程。截至目前,公司累計為中國客戶完成159個項目的IND申報,僅2022年前三季度,就為客戶完成了15個項目的IND申報工作,同時獲得26個臨床試驗批件。在159個已經遞交上市申請或處在臨床階段的項目中,6個項目正處在關鍵性臨床或注冊申請階段。
萬泰生物作為一家從事體外診斷試劑、儀器與疫苗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三十余年來, 公司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體外診斷試劑和疫苗研發領先型企業。在疫苗領域,公司擁有全球唯一的大腸桿菌原核表達系統的病毒樣顆粒疫苗技術平臺,并基于此開發了全球首款戊肝疫苗和國產首個二價HPV疫苗。公司二價HPV疫苗已通過世衛組織PQ認證,是第一支由發展中國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而獲得國際認可的HPV疫苗,突破了國外企業專利壁壘。
華潤雙鶴仿制藥聚焦戰略方向,獲批和申報數量再創新高,抗腫瘤藥和抗新冠藥兩個創新藥一期臨床進展順利,Definity以心臟適應癥在國內首次獲準上市。同時,開發具備技術壁壘的差異化仿制藥,在口服緩控釋、復方制劑、高端注射劑等高壁壘技術平臺,加快差異化仿制藥產品管線布局。
上海醫藥構建具有臨床價值的產品鏈,進一步推動公司邁向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研發型醫藥企業,為患者提供更多可負擔、具有臨床優勢的產品。截至2021年底共47項新藥處于研發管線階段,公司首單License-out項目成功落地,服務醫藥產業創新升級。
國際化進程全面提速
近年來,我國醫藥產業大力開拓全球市場,深化產業國際合作,以更高水平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和產業體系。
目前,藥明康德的賦能平臺正承載著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5900多家合作伙伴的研發創新項目,為客戶提供涵蓋化學藥研發和生產、生物學研究、臨床前測試和臨床試驗研發、細胞及基因療法研發、測試和生產等領域的服務。
華潤雙鶴積極融入國際化進程,目前出口業務規模已經超過9億,在公司總體業務中占比9.5%,目前15個產品出口,業務覆蓋了40余個國家,其中規模較大的產品包括輔酶Q10、依諾肝素和肝素鈉,均為2億-4億的規模品種。
上海醫藥近年來先后設立了美國圣地亞哥研發中心,進行創新藥引入和研發;與俄羅斯最大的生物醫藥公司BIOCAD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引入前沿的生物醫藥產品和生物技術;組建了上藥費城實驗室,通過中美雙報,聚焦以高技術含量和復雜制劑為主的高端仿制藥開發。商業方面,2022年底,全資商業公司上藥泰國有限責任公司、新加坡合資公司Apex Healthcare Berha正式成立,兩家海外商業公司將依托上海醫藥產品管線,利用當地的營銷渠道和經驗,拓展集團產品海外注冊及銷售,進一步擴大上海醫藥的全球商業版圖。
復星醫藥依托多年的國內產業積淀和全球渠道網絡,已成為全球知名跨國藥企在國內的優選合作伙伴。其中,2022年,復星醫藥與安進就歐泰樂(阿普米司特片)和Parsabiv(依特卡肽)2款創新藥物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的獨家商業化授權許可達成合作,進一步豐富在非腫瘤領域的創新產品布局。與此同時,復星醫藥行業領先的雙向許可能力,助力實現自研產品和合作伙伴創新產品的價值最大化。截至2022年末,控股子公司復宏漢霖先后向Cipla、Organon、Eurofarma、Getz Pharma等公司授出多款產品許可,借助國際領先的合作伙伴覆蓋增量市場。
九洲藥業作為國內領先的CDMO企業,積極加快海外業務布局,瑞博(美國)擴建研發中試車間已于2023年年初投入使用,滿足北美客戶百公斤級項目的業務需求,進一步推進全球CDMO一站式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