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是繼匈奴、柔然之后又一個統一了北方大草原的游牧民族,而且和之前的草原游牧民族不同的是,突厥人創造了自己的文字,這是有里程碑意義的。因為這讓突厥人不會再像之前的游牧民族一樣容易被同化,反而可以同化別人。迄今世界上有十幾個突厥語系國家,人口達到五億人,他們都以突厥人自居。特別是土耳其更是以突厥國家領袖自居。
(相關資料圖)
東西突厥汗國
那這些人都是突厥人后裔嗎?當然不是,可能有些有點突厥血統,但大部分其實是當年被突厥人征服的其他民族后裔,只是被征服后改用了突厥語,所以久而久之也已突厥人自居了。
那么最“原本”的突厥人到底來自哪里呢,他們到底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在突厥人自己的傳說中,他們是匈奴孤兒和母狼的后代,這個當然是神話,但說明突厥可能和匈奴有血緣關系。那突厥人來自匈奴人嗎?
歷史學家研究突厥人發源于阿爾泰山一帶,根據在新疆發現的草原石人,石人上有突厥文字,這些石人應該就是突厥人,石人有著大臉盤單眼皮,這說明突厥人應該是蒙古人種而不是白人。
草原石人
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很多科學家一直試圖用現代基因技術揭開突厥人的族源。但因為突厥人有著火葬傳統,要找到突厥人的生物遺骸提取DNA困難重重。不過后來在中原地區找到了北周皇后阿史那氏的墓葬,這為提取DNA提供了可能。
阿史那皇后,也就是突厥木桿可汗之女,也是突厥汗國建立者土門可汗的孫女。阿史那皇后的父親,就是是突厥汗國的可汗 Ashina Qijin阿史那俟斤(木桿可汗Muqan Khagan),后來嫁給了當時的北周皇帝宇文邕,兩人共同生活9年,沒有生下子女。可以說阿史那皇后出生突厥王族,可以代表當時最“正統”的突厥人。
阿史那皇后由于嫁到中原,去世后沒有火化而是實行當時中原一帶的土葬。這樣反而使得骸骨得以保留,在近期的考古發掘中,北周武帝(宇文邕)和武德皇后(即阿史那氏)的遺骨被發現,于是科學家從其墓葬中成功提取了DNA并送復旦大學進行檢測。
阿史那皇后
結果DNA檢測發現阿史那皇后的mtDNA類型為F1d,這一類型是典型的東亞類型,在東亞和北亞都有發現的歷史,現代分布上以東亞南部較為高頻。具體的說突厥阿史那氏的DNA起源于歐亞大陸東北亞,和柔然、鮮卑、契丹、黑水靺鞨有大量的共同基因,說明白一點,突厥人是屬于東胡系民族。
與現代人群對比看,阿史那皇后與現代人群關系最近的是蒙古語族人群,與現代漢藏語人群關系較遠。與現代西亞、中亞突厥語族系人群關系也較遠,幾乎不存在血緣關系。
這說明突厥人原本屬于典型的蒙古人種,蒙古人也是出自東胡系族群,突厥人和蒙古人相當接近。這說明古代突厥汗國人群相貌上可能就是現代蒙古人的相貌,闊面而頭大,這也解釋了在新疆考古發現的一些突厥人像石形象為什么和蒙古人相貌很接近。
DNA檢測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突厥阿史那部對現代突厥語人群的遺傳貢獻非常有限,再次確定了突厥語為文化傳播模式,而非人群擴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