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如何實現同步增長
從首份ESG保單到“直投”大熊貓國家公園……企業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實現了同步增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與浙江美欣達合作打造紡織品再生循環產業,西北鄉村的"陽光銀行"為農戶開辟新的增收路,平安信托“直投”大熊貓國家公園,4000萬元援建安徽阜南縣平安小學……這些特別的投入為平安帶來了特別的增長: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同步增長。
這是平安的一種無畏堅持。1988年,中國平安從深圳蛇口出發,如今成為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保險企業之一。
中國平安35年來持續的公益投入,體現了綜合金融的平臺優勢,以及它在企業發展理念和公益行為方面的理念和格局。
綠色金融范示:首份ESG保險指向紡織品再生循環產業
5月12日,平安產險在浙江湖州簽定首張可持續發展(ESG)保險保單,這份 ESG保險是與浙江美欣達紡織印染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的,該公司公司正在打造紡織品再生循環產業,構建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三位一體”的綠色制造體系,平安產險則通過保險服務和保單條款的創新為企業提供更好的風險減量建議和專業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幫助提升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也保障了美欣達所在的湖州市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具體而言,平安產險重點圍繞為企業風險減量,精準管理;助力政府高效監督,防患于未然;在這份ESG保單里,重點是綠色服務內涵,將單一險種保障擴展為覆蓋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的復合保障,并結合ESG評分設定分檔費率和準入要求,形成保障范圍更廣、保費成本更低、服務范圍更全的專屬保險產品。
保險的三大功能是經濟補償、資金融通、社會管理。平安ESG風險管理可以幫助企業識別和應對與環境、社會和治理相關的風險,以降低經管風險。據了解,平安產險浙江分公司的保險服務包括:實時監測采集企業數據并導入至ESG評估模型,實現持續監控;與第三方環評機構合作,實地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提示風險點并給出防范建議。這個歷時15個月的產品研發,根據《湖州市綠色金融促進條例》的內容,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綠色共富等重大決策部署,以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為主線,最終完成項目試點落地。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ESG保險是結合環境、社會、公司三項主題的創新綜合保險服務,平安產險的ESG保險實踐,推動綠色保險創新實踐,實現保險與環境保護、社會發展更好連接,助力社會可持發展,助推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成。
“綠色金融+”范示:4000億元規模拓寬金融普惠之路
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和“綠色金融+”升級行動規劃下,中國平安堅持深耕綠色金融,將綠色金融與鄉村振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助力生態惠民便民、倡導綠色公益活動結合起來,以綠色保險、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信托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不斷拓寬“金融普惠”之路。
平安在廣東湛江為1000畝紅樹林提供保險保障,以"保險+科技"的方式,應用衛星遙感技術,借助國內外森林碳匯監測研究及平安集團研發成果建立了量化測算森林生長狀態與固碳能力的遙感算法模型,據此測算目標森林的累積碳匯增長量,為森林固碳能力提供科學的承保、理賠依據。據介紹,這一保險不僅為保護紅樹林提供資金,同時為森林經濟提供更全面的保障,還有助于鎮麒麟村發展鄉村旅游業,從而帶動集體經濟增收,農民收入增加,為金融“惠民”貢獻保險的力量。
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功能,中國平安積極推動綠色保險創新發展,陸續推出巨災保險、環境責任保險、森林/濕地碳匯指數保險、古樹名木保護救治險、草原生態險等產品,覆蓋綠色生態、綠色產業及綠色生活三大領域,在加強環境等風險管理、助力綠色產業發展和綠色技術新成果應用、加強環境生態保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除了保護紅樹林的保險保障方案,中國平安的“綠色之路”還呈現多樣化的模式,如西北鄉村的農戶因為屋頂的"陽光銀行"而開辟了新的增收路;開灤煤礦正朝著打造"看不到煤"的花園式礦山的目標邁進……中國平安向全社會承諾,到2025年綠色投資與綠色信貸規模達到4000億元,綠色保險保費總額達到2500億元,并承諾2030年實現運營碳中和,助力國家"雙碳"目標達成。全面升級的平安綠色金融行動,將讓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地域感受到"金融普惠"的光輝。
2021年是中國"碳中和"目標踐行元年。自2021年起,平安集團全面升級了"綠色金融"行動規劃,董事長馬明哲號召公司上下創新完善多層次綠色金融發展體系。組織架構層面,成立由馬明哲領銜的綠色金融委員會,統籌相關戰略、規劃,下設綠色金融辦公室,同時依據政府及監管指引和政策,制定綠色項目和評價標準,推動行業綠色投資。
公益信托范示:五年1.78萬億元助力實體經濟
2021年12月,四川雅安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收到來自平安信托旗下的“平安守護者行動-國家公園”項目基金,通過支持國家公園專業巡護、棲息地修復、自然教育和社區發展,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鄉村振興。
平安信托在2002年初成立國內首單公益信托產品,這是我國慈善信托的雛形,從此打開國內“金融+慈善”的創新大門。據悉,平安信托累計設立慈善信托14單,規模1.07億。單數和規模處于整個信托行業前列,在中國慈善信托發展史上創下多個里程碑。
其中,2020年7月,平安信托攜手萬科公益基金會設立國內首支“以減少食物損耗與浪費、倡導健康飲食”為公益目的慈善信托,倡導綠色生活方式,踐行科學健康消費,推動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2021年,平安攜手華林證券(002945)、北京語澤基金會成立國內首只支持西藏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慈善信托;2021年12月14日,平安信托設立國內首只碳中和慈善信托,目前該慈善信托下運行“平安守護者行動-國家公園”、鄉村小學光伏電站兩大項目。
“平安守護者行動-國家公園”項目基金,用以支持國家公園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案。該項目已成功落地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分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琿春市局,為一線巡護員、科研員等生態守護者提供專業設備、物資支持,同時助力雅安寶興、滎經、天水三個縣的生態林改造。2021年末“直投”到大熊貓國家公司雅安分園,首先用于移植5萬棵樹苗,修復超604畝受損大熊貓棲息地,改善公園環境。未來,項目將實現支持100位生態守護者,守護1,000個動、植物物種,守望10,000平方公里土地,從而真正做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最大程度促進地區生態、經濟和諧健康發展。
平安信托持續踐行集團ESG責任投資理念,聚焦信托服務、股權投資、機構資管等核心業務板塊, 踐行有使命的資本,聚焦中西部民生項目、健康、環保及現代制造等重點行業,2022年全年累計投入實體經濟規模超4400億元,近五年累計投入實體經濟規模超過1.78萬億元,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教育公益范示:4000萬元援建一所學校不止步“建成”
2023年5月23日,由中國平安捐資4000萬元參與援建的安徽阜南縣平安小學正式揭牌。三年前在淮河洪災中因蓄洪需要而被迫易地搬遷的師生們,迎來了寬敞明亮的教學樓、現代化的操場與體育設施以及各種煥然一新的教學設備。在迎來新學校的同時,阜南平安小學也開啟了平安公益教育的新起點,即打造平安教育公益"五大工程"。圍繞科技素養、文學素養、體育素養、心理健康素養提升等方面,公司將實施硬件維護、課程支教、遠程培訓、夏令營、獎學獎教金等多項舉措,逐步實現平安教育公益行動的迭代升級。
阜南平安小學掛牌活動結束后,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作為支教志愿者,與遠程授課的水利專家一起,親身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水文知識、水利建設"科學素養情景公開課。
馬明哲曾說 :“教育好一個貧困的孩子,可以徹底挖掉一個家庭的窮根。”1993年,在馬明哲的倡議下,平安成立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組,開啟了公益之路。
自1994年在安徽省六安縣援建了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以來,與希望同行,持續為鄉村教育發展提供動力。截至2022年12月末,平安已在全國援建了119所平安希望小學,累計招募超過一萬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務時長總計超37萬小時,在1039所智慧學校落地實施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培訓鄉村教師14110人次,惠及31萬余名鄉村學生,用實際行動為鄉村孩子托起希望。
中國平安自2018年開始持續開展“三村工程”,推動產業振興、健康振興和教育振興,取得多項成果。其中,產業振興方面,已累計提供扶貧及產業振興幫扶資金771.53億元;教育振興方面,在各地開展多形式支教活動并捐贈教育物資,助力鄉村兒童成長與發展。
平安的教育公益活動不止步于援建希望小學,還在于通“三村工程 ”、"三下鄉"活動,把平安集團的保險、金融、醫療送到農村村民家;把資金、人才、科技、管理、產品送到農村村民家。
范示的盡頭是格局:企業平臺價值重在可持續
回顧中國平安35年的商業發展歷程中,我們看到,一方面,中國平安用豐富的金融產品、專業的客戶服務,進一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它充分發揮綜合金融優勢,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繼續推進鄉村振興,踐行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
2008年,中國平安組織架構從矩陣式管理逐步向平臺化演進,馬明哲說:“平臺是比制度更高的競爭利器。因為平臺是全方位的優勢集合,不僅包括制度方面,還有組織方面、業務方面。通過平臺達到的領先,強調的是持續、全面的領先,不是一時一地或者某項業務的領先。”
平安集團旗下各子公司互為助力,令平安綠色金融力量如百川灌河,促進了綠色經濟和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末,中國平安綠色投融資規模達3084.49億元,綠色銀行類業務規模1741.12億元;2023年第一季度綠色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約65.65億元。
平臺化為企業的超利潤行為實施搭建了堅實的基礎,當一個企業可以將企業實踐和社會實踐融會貫通,這個企業的價值毫無疑問可以重估,并且是積極向上的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