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允(富書作者)
海倫·凱勒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的生活并非由你的經歷決定,而是由你對經歷的態度決定。”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面對著各種挑戰、困境和抉擇。同一個問題,有的人絞盡腦汁也找尋不到出路;但是,有的人卻能夠以不同的思路和方式解決問題。
(相關資料圖)
猶如當我們置身于壯麗的河山中,心情明媚時,看山巒雄偉,河水清澈見底,一片美好;心中壓抑時,看眾山堅硬干枯,草木蕭疏,一片荒涼。
同樣的事物,你持有不同的態度,則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態度,能左右問題解決的方式,從而決定了人生的走向與高度。
人生下半場,遇事最有水平的處理方式,離不開這4個字: 靜、變、離、斂。
遇大事時,要“靜”
古人有云:“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發生了大事,往往會亂了人的心智,讓人瞻前顧后,失了分寸。
但如果冷靜應對,又會是另一番景象。
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而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幾經交戰,馬謖以失敗告終。
司馬懿乘勝追擊,直逼西城。
此時,諸葛亮無兵可迎敵,但他卻沉著冷靜,毫不驚慌。他敞開城門,自己登上城樓,彈琴唱曲,給人一種信心滿滿的感覺。
他的這一舉動,讓司馬懿產生了疑慮,懷疑蜀軍可能城內設有埋伏,不敢輕舉攻城,只能暫時退兵。
不久,司馬懿獲悉西城實際上是一座空城,他準備再次出兵,然而此時,趙云已趕回并與諸葛亮會合,合力解圍。
在這場戰役中,諸葛亮的冷靜應對讓敵軍望而卻步,為后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遇大事慌亂,則六神無主,驚慌失措;遇大事沉穩,則從容淡定,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高手都是打太極,低手總是太著急;靜下來,才能得心應手。
強者靜觀其變,弱者錯漏百出。面對突發事件,冷靜應對,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大法寶。
生活難免有很多的變數,總有些事情讓我們無法掌控,因此我們會焦急、憤怒。
然而,當事情解決以后,我們才發現,我們一直對抗的并非是看似棘手的問題,而是我們對此的負面感受和反應。
越是慌亂,越是失控;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修身先修靜,心有多靜,路就有多寬。
遇難事時,要“變”
常言道:“所有的一切都在改變,唯有變化不變。”
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方向執著努力,而是在隨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路;不是對規則的呆板遵循,而是對規則的創新突破。
在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里,靈活地改變比有序地衰亡要好得多。
俞敏洪北大畢業后,他的夢想是出國留學。但是兩次都是因為沒錢,只能暫時擱置夢想。
為了多賺一些錢,他一邊在北大教書,一邊在校外辦培訓班。因為有著“北大教師”的頭銜,他的培訓班生意很是紅火。
但是第二年,他因為私自辦班,被北大開除了。
離開北大后,他租了間平房當教室,門口擺張桌子做咨詢的地方,后來發展成了大名鼎鼎的新東方。
隨著時代變遷,原本蓬勃發展的新東方市值跌去了90%,6萬員工被辭退,俞敏洪在捐了8萬套課桌后,徹底告別K12教培行業,轉行直播帶貨。
最初轉行直播時,業績慘不忍睹;幾個主播連續講24小時,只能賣幾十塊錢,還都是主播們的父母捧場下的單。
后來,俞敏洪打開了另一種思路:
讓董宇輝在直播帶貨中加上了英語,加上了古代文化和西方哲學,再加上各種令人眼前一亮、沁人心脾的小作文 ,把帶貨與教學融合起來,別具一格的直播帶貨方式,使新東方再次爆火。
如同《周易》中說:“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
遇到困難時,如果不及時轉變思維,很容易陷在牛角尖里,無法自拔。
曲成萬物而不遺,我們的生活,往往很多都是迂回曲折、循環往復的。
遇到困難時,懂得變通,給思維轉個彎,往往就可以解決難題。
面對困境,一味堅持未必是最正確的選擇,懂得變通,才是真智慧;懂得迂回和拐彎,才能走得更通達。
遇爛事時,要“離”
很認同這樣一句諺語:“一怒之下踢石頭,痛的只能是自己的腳趾頭。”
遇到爛事時,越糾纏事情就越多,最終會拖累自己正常的步伐,最終難以脫身。
梅耶·馬斯克,是全球首富埃隆·馬斯克的母親。
她身上標簽眾多:企業家、營養師、演說家、知名時尚偶像、擁有兩個營養學碩士學位……
但是,在最初的婚姻中,她非常軟弱卑微,沒有自我。
她只要稍有一點不順從前夫,就會被當眾對她甩耳光、掐脖子;只要她想向家人求助,她就會被打到說不出話為止;哪怕在梅耶將要臨盆時,還要忍著疼痛給前夫的飛機上漆,手腳稍微慢了,就會被罵。
“如果你敢離婚,我就會朝孩子們的膝蓋開槍,這樣你就只能帶著三個殘廢的孩子生活,并且再也無法做模特了……”
這是她在自傳《人生由我》,回憶她十年的婚姻生活,前夫威脅她時說的話。
即使這樣,梅耶.馬斯克毅然選擇帶著3個孩子凈身出戶。經過幾次出庭后,她成功擺脫了那個對她家暴九年的渣男。
離婚后,梅耶的人生猶如開掛,不僅自己取得了一系列驚艷的成績,而且將三個孩子撫養得個個超群拔萃。
在爛人爛事上糾纏,只會耗光自己所有的正能量;及時止損,方為上策。
如果孤注一擲,滿盤皆輸;如果及時抽身,即獲得重生。
尼采曾說:“你在凝視深淵時,深淵同樣也在凝視你。”
避免掉進深淵的最好辦法是,遠離深淵,走向平原;遇到爛事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爛事,不被負能量侵蝕。
遇順事時,要“斂”
有句話說得好:“花要半開,酒要半醉。”
花如果長得太驚艷,會第一個被摘;樹木長得太直,會第一個被砍。
永遠有顆謙卑的心,在春風得意時不忘形,不張揚;不斷讓自己繼續努力、持續精進,不斷收獲更好的自己,才是大智慧。
中國著名京劇演員梅蘭芳,在一次《坐樓殺惜》的演出時,在眾多的喝彩聲中,清晰地聽到一位老者批評的聲音。
演出結束后,梅蘭芳誠心找人托關系,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謙虛地對老人說:“能說出我不好的人,都是我的老師;先生必有獨特的見解,還請您一定賜教。”
老人指出:“按梨園規定,閻惜嬌上樓和下樓的臺步,應是上七下八,你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聽后恍然大悟。
從此以后,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唱戲,請他指正。
無論身處什么位置,什么環境,嘴上不逞強、不炫耀、不狂妄才能兜住自己的福氣。
只有當我們以謙遜和謹慎為準則時,我們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幸運,保持內心的寧靜和謙卑。
《道德經》有言:“光而不耀,靜水深流。”
越是優秀,越是深藏不露;越是厲害,越是低調謙遜;越是沉默,越是有思想內涵。
格局大的人,越在“得意”時,越是內斂;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種修養。
美國作家迪斯尼所言:“你的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方向。”
無論我們身處何種環境,我們對待事情的角度和態度都是決定我們人生高度的關鍵因素。
我們可以選擇看到希望和機會,以樂觀的態度迎接挑戰,不斷進取;我們可以擁抱變化和挫折,從中尋找成長和提升。
動靜自如,不急不怒,順乎自然。
保持高一點的心態,不斷地反思和成長,才能夠更好地適應變化,更好地把握機遇,去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青允,富書作者,用文字激勵自己,同時溫暖身邊人,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