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滾動 >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美好康城合伙人”這樣說2023-07-01 01:11:44 | 編輯:admin | 來源:今曰閔行

            ●王斐斐(教師,70后)

            我參加過業委會工作,深深感到,社區事務涉及工程、財務、法律、維修等許多方面,但從來沒有哪個學科哪個專業,名為“業委會”。光靠一腔熱情,顯然還不夠,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希望“合伙人”制度讓更多人參與到社區中來,吸引大家真正沉下心為康城做一些事。當更多人了解難處、愿意協商時,社區工作也就更容易開展。

            ●張國良(退休人員,73歲)


            (資料圖)

            我在康城住了十多年,本來忙自己的公司,不太參與社區事務。直到一年前,我無意中發現一些樓棟更換信號線、維修電梯,報價實在太高了。我本身對電器方面比較了解,我覺得物業、包括當時的業委會,并不專業。所以,一聽說有“合伙人”制度,我馬上報了名。我自認比較懂行、有點經驗,可以出出主意。康城環境不錯,有山有水,我希望它變得更好。

            ●王勇(藍天救援隊隊員,80后)

            社區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僅靠幾個居委干部,去應對幾萬人的社區,這太難了。因此,群策群力很重要,“合伙人”制度就能更好發揮大家的主觀能動性,共同推動社區治理。其實,相較于藍天救援隊這樣單純的“輸出型”公益,在社區做公益要考慮的方面會更多。社區事務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發點和思考點,需求也各不相同,要平衡大家的想法就會面對一些壓力或阻力,能不能形成良性循環、建立完善機制,就很關鍵了。

            ●陳奕今(旅游行業從業者,80后)

            2007年搬到康城的我,見證了小區從臟亂差、沒人管,到一步步變美、變安全。原本我對社區沒有太多關注,覺得獨善其身就好,但這個觀念因為疫情轉變了。2020年開始,我當起社區志愿者,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社區招募“合伙人”時,我們幾個志愿者都不約而同地說:“報啊!”沒有為什么,好像已經形成了慣性;不是為了什么特別崇高的目標,就是想把我們共同的家建設得更好。

            ●美美媽(全職太太,80后)

            我是在“美麗康城”公眾號上看到有“合伙人”招募的,馬上就掃碼報名了。作為全職媽媽,我有時間為社區出一份力,本身也是擔任樓組長工作。不過,相比起樓棟管理,小區治理涉及的內容要多太多了。“合伙人”讓更多居民業主參與到小區事務當中,讓大家參與決策討論、提出意見,相關政府部門也能夠傾聽到更多百姓的呼聲。相信新的探索,可以使小區走向良性循環、健康循環。

            ●黃曉安(企業白領,85后)

            我是新業主,去年10月剛剛搬到康城來。平時生活中,我也聽到周圍居民的一些吐槽抱怨,有的觀點甚至比較偏激。這到底是真的嗎?與其猜疑,那不如我來當“合伙人”,自己找到答案吧。“合伙人”不像業委會,不用耗費那么多精力處理日常事務,相對靈活,更適合我們上班族。我有財會方面的專業知識背景,同時也在大企業工作,了解一些事項的操作流程,可以當“參謀”。希望通過社區“合伙人”制度,我們能夠科學合理地利用有限資源,一起將康城建設得更好。

            圖文:新民晚報

            編輯:高淑婷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提醒:

            如果您不想錯過“今日閔行”,記得“星標”,并多點“贊”和“在看”,這樣,每天新文章推送,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號列表里啦:)

            關鍵詞

            上一篇:當前視訊!記者:巴薩已向費內巴切報價居勒爾,其父親將在面見德科后做決定 最后一頁下一篇: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