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滾動 >

            全球熱點評!經典古詩后半句有哪些 古詩的后半句2023-06-22 07:20:19 | 編輯:admin | 來源:抄寫作文網

            抄寫作文網小編為大家提供經典古詩后半句有哪些 古詩的后半句來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有哪些前半句出名,后半句埋沒的古詩詞?

            1、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賈島《劍客》

            2、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資料圖)

            3、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佚名《舊題蘇武詩》

            4、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 李白《獨坐敬亭山》

            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6、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魏子安《花月痕》

            7、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木蘭詞》

            8、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 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

            9、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 李商隱《無題》

            10、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11、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2、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斷句》

            1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增廣賢文》

            14、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將進酒》

            15、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 劉方平《春怨》

            16、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

            17、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18、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晏殊《玉樓春·春恨》

            19、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20、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劉禹錫《浪淘沙》

            21、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古詩的后半句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注釋]1.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3.之:往。4.廣陵:即揚州。5.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6.煙花:指艷麗的春景。7.盡:消失。8.唯見:只見。9.天際:天邊。[簡析]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游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系。“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么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標簽:

            關鍵詞

            上一篇:世界看熱訊:訥河到哈爾濱火車時刻表查詢訥河到齊_訥河到哈爾濱火車 最后一頁下一篇: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