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吳行淇 通訊員/岳瑞軒)綠色石化產業,是廣東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之一,近年來保持大項目崛起、大產業集群的良好發展勢頭。翻開廣東石化版圖,惠州大亞灣、湛江、茂名、廣州、揭陽大南海等五大石化基地,猶如五顆珍珠,鑲嵌在廣東這一萬億產業帶上,成為廣東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沿著產業地圖看發展,隨著一個個重大石化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廣東正逐步形成煉化、基礎化工、精細化工等上中下游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格局。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加速崛起的背后,離不開廣東沿海優質深水港灣、龐大粵港澳消費市場和優質的營商環境的支持。作為重要經濟職能部門之一,廣東稅務部門認真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確保政策紅利精準直達經營主體,推動綠色石化產業加速駛向發展“快車道”。
(資料圖)
稅惠加持,投產加速
五大石化基地串珠成線
廣東石化產業集群規模大,鏈條縱深長,是挺起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總投資超數百億元的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俯瞰圖
位于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的中石油廣東石化項目,是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重點支持的四大油氣煉化基地之一,也是廣東五大石化基地中較“年輕”的一個。2023年2月,世界單套規模最大的80萬噸/年苯乙烯裝置順利投產,標志著中石油廣東石化項目打通全流程并全部產出合格產品,至此,廣東五大石化基地全部建成投產。
對于上百億元投資的“巨無霸”而言,穩定的資金流是項目如期建成投產的重要保障。廣東石化公司財務部副主任馬增路介紹,中石油廣東石化項目是中國石油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總投資650余億,在建設期創造了多個國內外第一。“我們項目投資額大、負債率高,2022年得益于享受到65.36億元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企業的現金流得到明顯改善,資產負債率降低8%。”馬增路說。
各項稅費支持政策的作用,在扎根惠州的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身上也得以體現。
“我們項目正值建設期,流動資金需求大,2022年企業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9.74億元,緩解了流動資金壓力,讓我們得以全力以赴搶工期、建項目。”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琪坦言,國家的稅費支持政策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有利于推動項目加速建成達產,堅定了企業扎根廣東、投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信心。
“我們依托稅收大數據,盤清企業劃型、行業認定、納稅信用、退庫資金‘四本賬’,篩選出可能符合留抵退稅條件的納稅人,通過電子稅務局點對點推送相關稅惠信息。”廣東省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處四級調研員黃婷婷介紹說。
據了解,為推動稅費政策紅利直達快享,廣東稅務部門以“數”為筆,于“智”發力,推出了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速退易”智能退稅、出口退稅“e退稅管家”等智稅服務,推動退稅實現“自動判別、自動計算、智能辦理”,比如“速退易”服務功能使退稅申請時間縮短了96%。
廣東省稅務局稅收經濟分析處處長向景說,2022年,廣東稅務部門為石化行業企業辦理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1220億元,有效助力石化項目穩住投資預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服務精細,解難精準
優質營商環境釋放強磁場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生產力,也是吸引力。
2023年開春,一場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吸引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我已經視他鄉為故鄉,動員我們管理團隊到茂名安居樂業,將總部遷至茂名。”在這場大會上,東華能源(茂名)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銘祥表示,將在茂名打造全球最大烯烴基地,發展新材料和氫能。
稅務人員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為東華能源送上“管家式”服務,助力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東華能源選址茂名,是一場城與企的雙向奔赴,中間的橋梁紐帶,除了茂名完善的石化鏈外,還有高效的政務服務。
以稅務部門為例,茂名市稅務局主動響應企業個性化涉稅訴求,推出“項目管家”服務,建立稅企溝通聯系卡機制,組建專業團隊,安排項目專員,“一對一”跟蹤項目建設進度、試產投產等情況,確保項目單位訴求及時響應、快速解決。
“從項目啟動到施工推進,我們對‘便民春風’帶來的高質量營商環境深有體會。稅務部門主動上門輔導公司了解稅費優惠政策、涉稅風險防范事項,快速辦理了發票最高開票限額審批等業務需求。”東華能源(茂名)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銀龍說。
在湛江東海島上,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也正加速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公司財務部經理劉青波表示,稅務部門為企業提供稅費政策適用確定性和執行一致性服務,輔導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專用設備投資額按比例抵免企業所得稅稅額等多項優惠政策,增強了企業加快項目建設、順利投產達產以及探索智造轉型的底氣。
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全廠管控中心圖
據悉,廣東稅務部門把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作為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迭代發布十大制造業和十大研發重點領域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系列指引,開展“稅收助力制造業當家”大企業定制性納稅服務專項行動,推出大企業首席聯絡員、三級聯動快響應等“粵味十足”的個性化服務,上下協同解決石化企業的各類難題。
營商環境釋放的“強磁場”,不僅吸引了國內石化“龍頭”在廣東落子布局,一批國外石化“巨頭”也紛至沓來,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惠州大亞灣區稅務局輔導埃克森美孚涉稅業務人員,并同步遠程為遠在泰國的公司人力資源部進行涉稅培訓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是美國企業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總投資約100億美元,日前其大亞灣研發中心動工建設。為服務埃克森美孚項目建設,惠州稅務部門將超過10億元留抵稅款及時退達企業,還針對公司運行模式特點,組織大企業首席聯絡團隊,量身定制專題稅收知識輔導“套餐”,在政策層面予以專業解讀,在操作層面耐心細致指導,增進企業對國內稅收政策情況的了解,并同步遠程為遠在泰國的公司人力資源部進行涉稅培訓,讓團隊更好掌握各項稅收政策和服務,減少制度性障礙。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廣東新華粵石化集團股份公司總經理劉陽表示,稅收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競爭力、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惠紅利直達快享、風險導向精細服務、稅收大數據賦能發展等,為綠色石化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延伸強化產業鏈、創新“智造”升級加足了動力。可以說,海內外巨頭以巨資布局廣東綠色石化萬億賽道,這是對廣東高質量稅收營商環境的實質“投票”,體現了對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市場做大,產業做強
賦能綠色石化延鏈強鏈
“鏈主”企業是產業鏈上的領頭雁、排頭兵,在產業鏈上擁有強大的號召力。近年來,得益于各項政策的加持和新發展格局的雙輪驅動,廣東綠色石化產業鏈不斷完善,市場“蛋糕”不斷壯大,五大基地的“鏈主”企業集聚效應愈發顯著。據統計,廣東處于正常經營的綠色石化產業鏈企業數量超過8萬家。
惠州大亞灣石化產業園是廣東五大石化基地之一,當地以煉油、乙烯項目為核心,推動產業鏈向下游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產業延伸,實現原料、廢料就地轉化、“隔墻供應”,中海油、恒力石化、殼牌、巴斯夫等一批國企、民企、外企匯聚成一條完整產業鏈。
“我們綜合回收利用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排放的工業廢氣,生產高純度食品級二氧化碳。”惠州凱美特氣體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大海介紹,增值稅即征即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及高新技術所得稅優惠等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每年可以給公司節省一大筆資金,目前公司已圍繞碳捕捉技術自主研發專利技術25項,并在持續開拓二氧化碳深加工業務。
石化基地“鏈主”牽引產業鏈縱向延伸的大幕,也在茂名、揭陽等地徐徐展開。
在粵西茂名,石化產業是當地經濟的基本盤,在茂名石化公司“墻外”,聚合著廣東新華粵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石化下游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在東華能源落戶茂名后,廣州工控、美國霍尼韋爾、中核集團等眾多下游企業也陸續布局茂名,一些在茂化工企業表示,東華能源項目投產后,能有效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原材料供應半徑大幅縮短。
粵東是廣東石化產業另一新增長極,揭陽大南海石化產業園大力引進化工深加工企業,配套建設了吉林石化、昆侖能源、原油商業儲備庫等項目。中國石油廣東石化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康志軍表示,“中國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是國內唯一可全部加工劣質重油的煉化基地,后續將吸引更多的下游企業入駐,帶動輻射周邊化工塑料和物流運輸等傳統產業快速發展。”
稅務人員到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精準問需,了解項目建設情況
如何讓項目“鏈主”效應最大化?廣東各地稅務部門也頻出“妙招”,比如揭陽市稅務局內聚稅收分析合力,外促跨部門數據共享,將本土塑膠制品、鞋業、紡織等產業數據與項目產成品進行對碰分析,形成專題調研分析報告,向地方黨政建言補齊石化產品精細化加工產業鏈,推動本土產業與石化項目形成上中下游暢通對接。
廣東省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繼續充分發揮好稅收職能作用,對接企業需求,創新服務供給,優化營商環境,確保綠色石化產業集群等市場主體應享盡享政策紅利,更有效支撐廣東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高效服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