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22日晚間,長江材料(001296)發布2023年中報,今年1~6月期間,該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9億元,同比微降7.86%;實現凈利潤5911.49萬元,同比增長102.7%;扣非之后,凈利潤為5516.57萬元,同比增長162.43%;基本每股收益為0.55元。
長江材料表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有所復蘇,上市公司在把握市場機會、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大力優化產品結構的同時,加強內部管理,提升運營效率,通過技術創新和精益改善實現了節能降耗,有效地控制了綜合成本,使得盈利能力有所恢復。
資料顯示,長江材料是國內大型專業覆膜砂生產供應商及廢(舊)砂資源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具備以下能力:原砂開采與加工,鑄造用覆膜砂、砂芯和鑄造輔料生產,鑄造廢(舊)砂再生技術和設備的研發生產,壓裂支撐劑生產。
目前,長江材料現已形成了原料自給、產品生產及延伸制造、鑄造廢(舊)砂循環利用的一體化綜合服務優勢,該公司鑄造用砂主要用于汽車、摩托車、內燃機、農業機械、工程機械等行業的鑄件生產;壓裂支撐劑用于石油、天然氣和頁巖氣開采。
在鑄造用覆膜砂領域,長江材料在產能、市場占有率、研發能力方面均是行業的領導者之一,尤其是該上市公司自主研發的“長江康特TM(CCATEKTM)”環保型覆膜砂,相對于傳統樹脂覆膜砂在制芯時的氨氣排放量降低最多可達90%以上,處于國內行業領先地位。
在再生砂領域,長江材料較早從事鑄造廢砂的再生利用,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商業模式并進入大規模生產應用階段,在全國已經為眾多鑄造企業進行廢砂再生利用服務,如東風汽車公司、中國重汽、云內動力、豐田汽車、長安汽車等知名企業。
基于在行業內的領先優勢,長江材料成為中國鑄造材料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協助起草并修改了部分行業和國家標準,負責修改的《鑄造用覆膜砂》JB/T8583-2008、起草的《鑄造用再生硅砂》GB/T26659-2011標準已實施。
長江材料擁有自主進行原砂生產及運輸的能力,從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原材料成本,確保原材料的平穩供應。目前,長江材料在內蒙古設有子公司后旗長江和長江礦業,擁有采礦權,具有擦洗砂和焙燒砂生產能力50萬噸/年和20萬噸/年,通過鐵路運輸(集裝箱)、海陸聯運的方式運輸,用于公司自身覆膜砂生產所需。
此外,長江材料還具備多區域范圍覆蓋優勢,該上市公司在重慶北碚、重慶銅梁、湖北十堰、湖北仙桃、江蘇昆山、江蘇常州、安徽寧國、四川成都、四川宜賓、四川廣元、山東濟南、內蒙古科左后旗等地建有生產基地,擁有36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動化覆膜砂生產線及樹脂覆膜支撐劑生產線,27條鑄造廢(舊)砂再生生產線,5條擦洗砂和4條焙燒砂生產線以及6個砂芯生產基地。
長江材料表示,這些生產基地是圍繞鑄造企業集群而建設的,有利于下游客戶就近選擇供應商、及時滿足客戶生產需求、接收并處理客戶的反饋意見,提高公司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和認知度。另外,長江材料就近客戶建設生產基地可以有效降低運輸成本,提高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