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凈利大降80%,創2012年以來新低之后,聯想控股(03396.HK)2023年上半年凈利又預降超6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5年6月,聯想控股在港交所上市,但上市不久股價即觸頂,之后股價總體呈下跌趨勢,至今跌幅達80%,目前市值僅有約188億港元。
上半年凈利預降不低于62%
兩核心高管薪酬大幅調降
7月28日晚,聯想控股在港交所公告稱,預期2023年上半年歸屬于權益持有人凈利潤不高于8億元,將較2022年同期的21.31億元下降不少于約62%,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公司產業運營板塊貢獻的利潤受行業因素影響同比下降。
聯想控股是一家產業運營與投資集團,在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位列前十,包括“產業運營”和“產業孵化與投資”兩大業務板塊,產業運營板塊包括聯想集團、聯泓新科、佳沃集團、盧森堡銀行等,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包括君聯資本、聯想之星、富瀚微、東航物流等。
在此之前,聯想控股2022年實現收入4837億元,同比下降1.27%;凈利潤11.67億元,同比下降79.72%,創2012年以來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聯想控股董事長寧旻、首席執行官李蓬的薪酬都大幅調降,分別減少了821.2萬元、522.3萬元。
PC市場持續不景氣
但降幅逐步收窄
在聯想控股的下屬控股子公司中,對其業績影響最大的是持股33.95%的聯想集團。
目前,聯想集團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兩方面,即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和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其中,智能設備是聯想集團最主要的業務,產品包括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智能產品,2022年營收占比約為80%。
聯想集團2022/23財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業收入619.47億美元,同比下降14%;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16.08億美元,同比下降21%。
具體而言,其智能設備業務集團營收493.71億美元,同比下降21%,經營溢利下降24%;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97.56億美元,同比增長37%;方案服務業務集團66.63億美元,同比增長22%。
2022年至今,受全球宏觀經濟等因素影響,全球和國內PC市場出貨量持續下滑,但降幅逐步收窄。聯想集團有人士認為,整個行業渠道庫存的消耗周期已逐漸接近尾聲,預計在2023年第三季度或者第四季度,PC市場需求將逐步復蘇。
誰將接手聯想控股逾5%股權?
近期,淘寶拍賣平臺發布了一則“某機構持有的聯想控股股權轉讓招商公告”,該機構擬出讓股權比例超過5%,出讓股權市值9-10億元。
目前,聯想控股持股5%以上的股東有四家,即第一大股東中科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9.04%;第二大股東北京聯持志遠管理咨詢中心持股20.37%,其背后為柳傳志等管理層控制的持股平臺——北京聯持志同管理咨詢公司;第三大股東為盧志強掌控的中國泛海,持股比例為11.6%;第四大股東為廈門銀行,持股比例為5.37%。
在上述4家持股5%以上的股東中,“泛海系”近年深陷債務危機,2021年下半年至當年年底,其持股比例從16.97%降至11.6%,減少股份1.265億股。
因此,市場普遍猜測,此次轉讓5%以上股權的股東可能會是中國泛海,但誰將接手,卻是一個很大懸念。
審核: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