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山東省總工會錨定“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目標,落實“加大對產業工人創新創效扶持力度”全國產改試點任務,實施“職工創新創效工程”,構建了覆蓋全省各行業、資源支撐有力、轉化推廣渠道暢通的職工創新創效服務體系,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匯聚了磅礴力量。
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凝聚強大工作合力。省總工會聯合組織、科技、工信、人社等部門成立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競賽活動組織委員會,建立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推進工作辦公室,加強對全省職工創新創效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各方力量,統籌各方資源,形成工作合力;成立市、產業、大企業職工創新創效服務工作站,組建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專家咨詢委員會,在全省范圍內遴選裝備制造、輕紡化工等10個行業17名高層次專家入駐,構建了多層次、立體化職工創新創效服務體系;出臺《關于支持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服務基地建設的若干措施》《山東省提升產業工人創新力指導意見》,為基地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把推進職工創新創效納入各級工會工作創新發展標準化管理和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考核,形成了黨政重視支持、部門協調聯動、工會牽頭實施、企業和職工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建成實體服務機構,提高成果轉化能力。瞄準“全國一流”的高標定位,以“服務職工創新成果轉化創效”為核心,著力打造實體化、市場化、專業化服務機構。實體化服務基地建筑面積1043平方米,分為“五區一長廊”,集職工創新成果展示、企業創新需求發布、揭榜掛帥、成果轉化應用等為一體;注冊成立山東省魯班職工創新創效服務中心,負責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服務基地的市場化運營,具備成果聚集評估、推介對接、跟蹤轉化、商務服務“四大功能”;組建專業的轉化經理人隊伍,為全省職工創新創效提供“一站式”服務,打通職工創新成果孵化轉化“最后一公里”,構建了多層次、立體化職工創新創效服務體系。
搭建線上服務平臺,提升服務支撐效力。根據職工創新創效的實際需求,依托“齊魯工惠”建成覆蓋全省各行業的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互聯網平臺——“魯班雙創網”,打造資源共享、轉化支撐、工作推進、展示交流“四個平臺”功能定位。資源共享平臺,廣泛匯聚高新企業、專家人才等全省10類優質創新資源,全面響應職工創新創效多樣化需求,實現需求一鍵發布、平臺自動匹配,構建資源與需求的精準對接模式;轉化支撐平臺,實現從問題匯集、創意征集、推介發布到跟蹤轉化、專利申請、收益分配的全流程線上服務,與國網“雙創”平臺、省電力物資招標平臺、齊魯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等多家專業平臺進行融合對接,為全省職工創新創效提供在線服務支持;工作推進平臺,發揮各市總工會的組織力量,賦能“魯班雙創網”平臺價值,服務全省各行業廣大職工切身需求,為推動全省職工創新創效工作提供重要抓手和支撐;展示交流平臺,全景展示全省各行業職工“雙創”工作成效、創新典型風采,搭建創新大講堂、技術沙龍、創新論壇等全省創新團隊在線交流平臺,實現了揭榜掛帥、成果展示、成果發布、創新培訓等線上交流服務。
豐富創新活動載體,激發全員創新活力。以“職工創新創效工程”為總領,精心打造齊魯工匠、全員創新企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職工創新創效競賽、創新創效工作聯盟五位一體的活動載體,推動形成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創新創效工作格局。強力實施“齊魯工匠”建設工程。目前,已培育“魯班首席工匠”2名、“齊魯大工匠”50名、“齊魯工匠”262名,全省現有“大國工匠”7名、“中國質量工匠”3名,總量居全國前列;創新培育全員創新企業。培育省級全員創新企業150家,帶動各級培育各類創新企業4800家;創建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培育省級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631個,帶動各級創建各類創新工作室1.57萬個;廣泛開展職工創新創效競賽。參照科學技術獎的模式,面向基層生產一線職工,層層組織開展職工創新創效競賽1.3萬場次,參與企業1.9萬家,取得創新成果357萬項。(王瑞良 譚政)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