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紅網時刻新聞7月31日訊(記者 張盟 通訊員 陳勇軍 覃芳華)塞拉利昂當地時間7月29日,正值塞拉利昂的雨季,塞拉利昂當地中資企業負責人冒著滂沱的大雨,給醫療隊送來了感謝錦旗,上書兩語:“醫術精湛濟同胞,德醫雙馨傳四方”,以表達對醫療隊診療救治的誠摯謝意。
一個多月前,醫療隊接到當地中資企業求助,一名55歲的中方員工在作業時不慎從高空墜落,當時情況緊急,需要醫療救治。來自長沙市中心醫院骨科的王上元醫生不僅是該病人的主治醫師,更是中國第24批援塞醫療隊的醫療組組長。面對如此危重的病人,而醫療隊所在的中塞友好醫院不具備放射檢查條件,他立即多方聯系,迅速完善了該患者的CT檢查,明確診斷為左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在艱苦的條件下,王上元就地取材、自制工具為病人施行了骨牽引,并著手進行術前準備。
中塞友好醫院無術中C臂機定位,同時唯一的X光機出現故障,且因當地缺乏維修條件,近期內無法修復;醫院缺乏凝血指標及其他重要術前檢查的檢測條件;患者已并發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增大肺栓塞后死亡風險,而醫院連最基本的抗栓藥物都沒有;麻醉條件受限,目前只能采用局麻,不具備全麻下手術條件;缺乏合適匹配的骨折固定鋼板及合適的螺釘;中塞友好醫院無血庫,緊急情況下從外院調配血液;術中術后如病情變化,醫院缺乏相應搶救的設備、設施及藥物;醫院電力不穩,術中隨時停電等。然而患者病情嚴重,不適合搬運,無法回國內治療,即使回國也將失去最佳治療時機;且患者不能活動,只能持續臥床,深靜脈血栓將進一步發展,同樣有肺栓塞致命風險,同時其他多種并發癥將不斷發生。援非醫療隊在條件艱苦的異國他鄉,這樣的大手術無疑是游走在生死邊緣緊張而驚險的“戰斗”。
為患者進行手術。
面對手術的各種各樣困難,醫療隊立即召開多學科疑難危重病例討論會,充分論證、研討手術方案及預防術后并發癥。多方協調聯系當地其他醫院的檢查檢驗設施,聯系外方血庫備血,在塞當地尋找重要藥品的購買資源,與員工企業領導及家屬多次談話溝通。手術歷經6個多小時,王上元克服無術中C臂引導,無術后X線復查、無電鉆、無充分輸血保障、麻醉監護條件不足以及供電不穩等多重困難,順利了完成復雜股骨頸粉碎性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隨即護送病人去20公里之外的軍隊醫院復查CT。術后對位對線良好,手術完成,已經全身汗液浸透、體力極度透支的王上元這才松了一口氣。
患者術后的管理仍然驚險,出現寒戰高熱、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一度掉到80%以下,左側下肢持續腫脹,這時全體醫療隊隊員們積極出謀劃策、并主動請纓,輪值夜班,做好持續監護。在醫療隊全體隊員的不懈努力下,患者最終順利痊愈出院。
心系同胞、感同身受,一枝一葉總關情。援塞醫療隊一直把為同胞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放在優先的位置,該病人的成功救治經歷在塞國華人圈引發持續關注,同時也獲得了大使館和經商處領導的高度贊揚,為醫療隊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中國第24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入塞5個月以來,克服了各種各樣國內想象不到的困難,救治了大量的當地民眾,也為在海外建功立業的同胞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健康保障。每個艱難的救治經歷都是一個故事,也在不斷地讓醫護團隊真正深切體會到了“不畏艱苦、敢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