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滾動 >

            謝娜,不妨再丟人一點2023-06-27 07:15:25 | 編輯:admin | 來源:新浪娛樂

            《浪姐4》可能是謝娜的渡劫之旅,從一公到現在爭議就沒斷過。


            【資料圖】

            此前的臺風爭議(被嘲舞臺油膩)才剛淡去。

            到了四公選歌,又被推上風口浪尖。

            節目中,每隊被要求派出一人,合作完成Vocal舞臺。Ella隊派的是龔琳娜,Amber隊派的是小美,都是實力唱將。謝娜隊大家期待的應該是A-Lin,這樣會比較勢均力敵。

            結果謝娜毛遂自薦,說要“挑戰自己”。

            在路人看來,這就是不顧大局的亂出風頭

            《向往7》里賴聲川聽說這事兒時的反應就很演我——

            俗話講得好,這唱歌的技術啊,隔行如隔山。

            這場自我挑戰最終并沒有出現奇跡,《她她她》舞臺被網友調侃為《她她塌》《她她哈》。

            謝娜唱歌只有感情,沒有技巧,越真誠越詭異。

            其實這類爭議,一直存在于謝娜身上——

            有時你覺得她自我中心到不顧他人感受。

            當她努力正經時,往往越招來非議和罵聲。而她得到掌聲和歡呼,往往又是最不正經的時候。

            想來也是神奇。

            在“發瘋”正成為時代情緒的時候,謝娜似乎反而被“瘋”困住了。

            新一季《向往的生活》,在賴聲川做飯時,謝娜突然提議:

            賴老師,你做飯,我給你跳個舞哈~

            然后她直接在逼仄又忙碌的廚房翩翩起舞,后期很懂,給她補上燈光減輕突兀感。

            這種毫無負擔、不看場合的人來瘋狀態,是大眾眼里最典型的謝娜形象——

            主持人通常的作用應該是“控場”,可她好像連自己都控制不住。

            “瘋癲”“不正?!笔侵x娜的標簽,也一度是她的招牌。

            謝娜經典角色“火鍋美女”

            她一定非常享受閃耀在人群中心的快感,才會常常在受矚目時愈發來勁兒。

            這本是一種很好的喜劇精神,她會把逗笑觀眾當作使命。后來的《百變大咖秀》就更適合她的特質了。

            在這個徹底解放天性的世界里,謝娜笑場、尬笑、搶鏡頭等都無可厚非,還能成為笑點的一部分。

            這無疑是最利于她揚長避短的舞臺。

            但,《浪姐》不同于喜劇綜藝舞臺。這里要比資歷、比情商、比人情世故,活脫脫一出現實社會縮影。

            野蠻生長的謝娜,在這里就水土不服了。

            不妨對比下新晉喜劇人秋瓷炫,她很懂分寸,綜藝感也收放自如。節目中多數時間都在作隱身狀,可被推上臺后又大大方方,十足賣力。

            完美復刻Ella的丑動作后,還得做一個給后面的人模仿。

            于是她發揮自己腿腳不靈,跳舞像下地干活的特長,來了一出大家最想看到的“工地芭蕾”,身體像沒了油的機器零件般機械。

            秋瓷炫也知道大家想看什么,時常給一個品如的眼神,滿足期待。

            在《浪姐》這種處處講究分寸、界限的社交場,秋瓷炫屬于是游刃有余的。

            而謝娜,則是那個不時要惹出非議的。

            明明身上已經背著“芒選皇族”的形象,她非但不懂避嫌,還常常強出頭。

            就像開頭提到的《她她她》事件,作為隊長,她本有義務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表現,彰顯公平和大局觀,可她身上并沒有體現出利他精神

            這就難怪人們會有一種不良觀感:一個講究合作的社交場,她在用“特權”搶功,還沒有人反對她。

            品品大家聽到是謝娜代表隊內出戰時的表情——

            大家對這種行為都很驚訝。

            可仔細一想,當這事放在謝娜身上,就沒什么好驚訝的了。

            因為謝娜一直就是這個樣子。

            她始終表演欲旺盛、享受視線焦點。

            還記得“火鍋美女”那一期,何炅cue嘉賓跳辣舞,嘉賓已經躍躍欲試了,謝娜卻好像還沉浸在剛才的熱烈氛圍中,繼續摘墨鏡、扔帽子,一個接一個地抖包袱。

            作為主持人,這顯然是喧賓奪主

            但彼時芒果臺似乎有意慣著她的魯莽,因為在當時她的綜藝效果哪怕放諸全國也是獨一份的。哪怕是一直在旁邊按著她的何炅,也只起到救場的作用,而并不壓制她的天性。

            于是,這種只能放不能收的毛病基本延續了謝娜的整個事業生涯。她總是任憑本能橫沖直撞,不懂規則、沒有約束,醉心于自我表現,而缺乏自控力。

            可見,“失控”不光是她的特異性所在,甚至曾是她的最大賣點。

            可能有人要問了,是不是謝娜學會控制就能路人緣翻盤?

            比較遺憾的是,從她這基本已經過半的職業生涯來看,被嘲多年仍然死性不改,估計這輩子學會收放自如是不太可能的了。

            更遺憾的是,謝娜連“失控”都做不好

            她真正的困境其實是已經失控了,又沒辦法完全盡失——

            這就要聊到喜劇的殘酷之處了。

            為啥?

            謝娜最大的標簽或者說大眾定位,就是喜劇人。

            照出謝娜的問題,咱們得借一位喜劇大咖來當個鏡子:

            陳佩斯拍戲時曾赤腳在滿是蒺藜的地面奔跑,被扎得十分痛苦,因此跑得七扭八歪,觀眾卻笑得前仰后合

            那個時候他突然意識到,喜劇的笑是一件不道德的事。

            你要蠢、要丑、要笨,還要因為笨惹了一身麻煩,被傷害,被凌虐,呈現一副低于觀眾的樣子,觀眾才會暢快發

            這笑聲里,有因對比而升的優越感,有幸災樂禍。

            這樣的笑若放在生活里是沒有人情味的,卻完全符合人的劣根性。

            而當一個喜劇演員意識到這一點,也有表演和心理上的雙重痛苦。

            什么時候可以進入下一重境界?

            意識到痛苦只是喜劇演員的裝扮,一個正常人主動裝扮角色的痛苦,贏得觀眾的笑,是一種智慧的行為。

            人類先學會這種智慧,才有了笑聲,也才有了喜劇。

            從這個角度觀察謝娜,會發現她身上的爭議,必然會發生,都在意料之中。

            因為不管有多少種身份,如何努力轉型,她留給大眾最深刻的印象一直都是諧星。

            可在這一定位里,她沒辦法達到全身心裝扮痛苦的境界,而是始終努力維護自己的形象。

            她對賣丑是有篩選的。有的她能接受,有的她不能接受。

            每每整活賣笑時,相信許多人都從她身上獲得一種觀感:得意洋洋。

            經常是別人還沒笑,就先把自己逗笑了,深深被自己的“幽默”打動。或者用粵語里“得戚”這詞更精準,就是一種很是自滿的炫耀狀態。

            這狀態就不對勁了。

            把喜劇精神執行到底的人,會把自己的整個形象獻給舞臺,優先服務于觀眾。

            謝娜卻優先服務于自己。

            她大概只愿叫人看到一部分,即她自己能接受展示的那部分,甚至僅僅為自己獲益、不管觀眾感受的部分。

            了解謝娜的應該都知道她曾三去三留《快本》,成名之路很是艱辛、波折。

            最初《快本》根本輪不到謝娜上場,需要搞笑時才輪到她。

            謝娜就常以丑角的身份,被拖出去,身子擦在地板上。

            一個合格主持人應具備的機敏、學識、閱歷、控場能力,以及蔡康永說的把自己放小的能力。

            謝娜都不具備,她要把自我放到最大。

            本來主持領域門檻是極高的,謝娜等于是硬生生鑿開了一條自己的路。就像何炅所說:

            活潑的女孩子有,搞怪的女孩子有,幽默的女孩子有,但像謝娜這種做到極致的,她是獨一份。

            何老師是懂說話的藝術的,這份“極致”,值得細品。

            那時她“扮丑”也好,“裝瘋賣傻”也好,不論長輩多不喜歡,依然有一批觀眾守在電視機前看她表演。而論觀眾或,也都能毫無負擔地寄情于笑。

            但后來,二者都有了包袱。

            記得《快本》有段時間常訴說謝娜因扮丑,而內心受傷的事。??

            之所以對這段往事印象深刻,是那個時候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她也是個女生,原來她也會難過。

            而這一瞬間,觀眾的笑從此也有了負擔。

            這層窗戶紙正如沈騰玩游戲摔個狗吃屎,但也得自己爬起來,不能喊疼,不能委屈。

            不然就等于對觀眾進行了“道德審判”——觀眾會想我這時候笑是不是罪惡的。

            沒辦法完全作為喜劇人獻身,并不是謝娜的問題。問題是她身為一個非典型主持人,得到的也不是典型的大眾期待。

            當謝娜努力著證明自己能夠做“正?!迸?,卻又還是露怯,人們反而不知道怎么看待她了。

            過去恣意妄為反而被襯托得成了黑歷史,刻在了她身上。

            喜劇性曾是她的天賦,卻漸漸成了她的困境——

            無論真實的謝娜是怎樣,只要沾上這種過高的姿態,她的口碑就會遇到危機。

            因為對應她的“諧星”標簽,她不被允許顯示優越,更不能給自己裝點光環。

            很殘酷,卻也無奈。

            她的很多“黑料”也暗合這一規律:

            每當她從自嘲轉為嘲笑別人,把自己放在了上位者的位置,往往就是她最受非難的時刻。

            一如前段時間,謝娜和張杰走在機場,其助理打掉代拍手機,態度惡劣,謝娜在旁沒有阻止助理,只說:“別拍了別拍了,這里是公共場合?!?/p>

            誠然,此事與二人沒直接關系,可助理的確有些反應過度,還有仗勢欺人之嫌,連累兩位老板也理所當然了。

            因為在這個情景里,她是“上位者”。

            《快本》上,她提到有次去吳昕家浴室,發現一盆抹布,就問她為什么不洗,吳昕回答說那是她的內衣。

            吳昕當時臉上非常尷尬,畢竟女孩子一般都很在意別人曝她邋遢糗事。

            還有一次,海濤剛說完最受不了別人碰他鞋子,謝娜一腳踩上去。

            更招罵的,還有小岳岳那件事。岳云鵬當時講到女兒教育時禁不住落淚,當時臺上比較溫情傷感,謝娜顯得不合時宜地指出:“你哭了”,然后哈哈大笑。

            討厭謝娜的人,從這些事里看到的是此人的n多缺陷——

            沒禮貌、沒素質、沒同理心、踩吳昕。

            (知乎上還有個“謝娜為什么這么招人討厭”的帖子,兩萬條回答不重樣,但基本總結起來大概就這幾點)

            之于“主持人”,這些肯定是大忌。

            若再要她拼其他主持人業務,則簡直匪夷所思了。

            這就是謝娜的尷尬——她算是靠“野路子”走紅的,而現在這種路數已無用武之地,她也沒辦法超越自己太遠,也就這樣被卡在了中間。

            其實謝娜舞臺上的言行,并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素質或人品。

            當一個人被強烈的表演欲支配,她會“無所不用其極”逗哄觀眾,乃至從丑化自己走到丑化別人。

            只不過她缺乏分寸感,時常拿捏不好那個度。

            于是這些年總在重復這些步驟:闖禍、被罵、同情。

            但這又造就了一種太低于觀眾的姿態——

            在爭議和被罵中,讓觀眾可憐、同情。

            《她她她》舞臺結束后,小美和龔琳娜都在拉票,她站在原地不動,說不好意思拉票,也一直在哭。

            最近網友對她在《浪姐》的討厭達到高點時,同時出現了惹人同情的新聞。

            錄制《你好星期六》,謝娜習慣性走向之前《快本》化妝間,被工作人員提醒后,折返往嘉賓化妝間走。

            曾以一己之力挽救《快本》收視率,如今遭此變故,的確引人唏噓。

            她在失去喜劇人正經該承受的痛苦時,又走偏門,給了自己別的痛苦,使別人在同情中可憐她。

            這種忽而過低忽而過高的形象經營方式,注定會讓很多人感到不適應,進而對她產生更多消極評價。

            如今娛樂圈和二十年前大不相同,無論主持界還是綜藝界都不再需要原有的謝娜,這是她的不幸。

            而略顯安慰的是,還有那么一批曾被她影響過的觀眾,認為自己還需要她。

            有這樣的國民度在,謝娜至少短期內還不用愁在這個圈子的生計。只是,她要怎么擺脫這不上不下的窘境呢?

            我沒有答案,相信她也沒有答案。

            進圈就是靠“破門而入”的她,注定走不了尋常路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

            要真正往上爬,靠的并非單純換個姿態,更要讓自己的質素真的配得上那個高度。

            有真本事的人,再給其一個機會就能翻紅。

            但純粹借時代風口上位的人,卻未必能再從浪潮里掙扎出什么水花。

            謝娜還能不能自我迭代?

            這才是她尋求職業第二春的關鍵。

            很多從小看謝娜節目長大的90后,表達如今對她無感時都會說:

            “我已經長大了,謝娜還沒長大?!?/p>

            與其說謝娜不改變、長不大,不如說對于本就走偏門,把出其不意當飯碗的人,你本就不能限制、期待她怎樣。

            何炅在謝娜參加《浪姐》前只提醒她一句話:別太上頭。

            但又覺得多余,他知道謝娜沒有中間狀態,要么不做,要么上頭做到極致。也知道當她決定的那一刻,已經做好了承受一切的準備。

            喜歡謝娜的老觀眾們,或許只能如何炅一般——

            知道她會闖禍,但沒辦法,只能陪伴。

            可這種情懷資本還能耗多久?

            謝娜的困境是進退兩難,她再沒有后路走,只能悶頭再闖一次。

            這或許是一種不再消耗大眾情懷的勇氣和誠意。

            卻也可能是一種無備之戰的負隅頑抗。

            觀眾當然厭惡一個空殼子占據了最亮的燈光,可觀眾也永遠愿意給盡力一搏的人留出舞臺一隅。

            賣慘救不了謝娜,不如,再賣力一些吧。

            發布于:北京

            關鍵詞

            上一篇:記者:皮奧利非常喜歡莫拉塔,球員的解約金僅為1000萬歐 天天熱門 最后一頁下一篇: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