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滾動 >

            從鼠頭鴨脖到烤魚藏蟲,“食安”底線何以一再洞穿?|新京報快評2023-06-21 15:56:00 | 編輯:admin | 來源:新京報

            ▲資料圖。圖/IC photo

            又現高校食品安全事件。

            6月19日晚,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視頻稱,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新校區)食堂的一條魚里有很多蛆蟲正在蠕動,引發網友熱議。當地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對此展開調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21日,據新京報報道,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市監局官博發布情況通報稱,經查,網傳“焦作師專食堂烤魚現蛆蟲”情況屬實。目前,已責令“青春食代”檔口停業整改,并立案查處。下一步,我局將在全區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

            江西“鼠頭鴨脖”事件剛過去不久,河南這所高校又曝出“烤魚藏蟲”,此也真可謂“無獨有偶,不約而同”了。但我們很難將其歸為新聞的“搭便車效應”,因為類似的事情,不管發生在什么時候,都難以逃脫輿論的追問與質疑。

            與“鼠頭鴨脖”一樣,這條烤魚給人帶來強烈心理不適:盡管不銹鋼盤子里混雜著一些金針菇、土豆片,烤魚上撒著一些芝麻,但還是能很明顯地看到魚眼睛周邊有多條蛆蟲正在蠕動。別說吃了,哪怕是看一眼,都令人作嘔。

            此事發生在高校食堂,基于高校食堂的特殊性,引發了廣泛關注。其實,拋開高校不談,這首先是一起確定無疑的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向來高度牽扯公眾敏感神經。近年來,國家強化了對食品安全的零容忍態度,確保公眾“舌尖上的安全”。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用“四個最嚴”來昭示對食品監管的力度:即“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這四個“最”字,足以體現國家對食品安全的極端重視。那么,作為對食堂檔口有直接管理職責的當事高校,是如何踐行“四個最嚴”的?

            其次,這也是一個消費維權事件。學生在食堂花了錢,食堂就應該匹配相應的服務,可惜,涉事檔口做得并不到位,毋寧說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在新聞留言區,不少人就提到3·15,意思是,不是3·15,就不好好為學生服務了嗎?

            所以,當權益遭到侵犯,訴諸網絡舉報曝光,這是學生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不僅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也要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積極幫學生索賠。

            相較于市場化的餐廳,高校食堂的特殊性,不僅體現在服務的是學生群體,也是因為公辦高校的食堂都享受了一定的財政補貼。這就要求高校食堂在食材選擇、制作烹飪、衛生監督管理等層面秉持更為嚴格的內部標準與流程,保障學生日常飲食安全健康。

            遺憾的是,不論是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還是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失職失責,應當有人為此擔責。

            通報稱,涉事的“青春食代”檔口已經停業整頓,這顯然不是結束。此次學生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在該校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其他檔口有沒有類似隱患?這個檔口是學校自營,還是對外承包?若是外包,有沒有利益貓膩?這都需要一查到底,嚴肅問責,給學生一個交代。

            需要厘清的是,類似的事件畢竟只是個案,絕大部分高校食堂都是安全健康、值得信賴的。對此,輿論也不必將個案上升到普遍,一竿子打翻所有高校。近年來,一些高校“神仙食堂”屢屢出圈,各種物美價廉的的“神仙操作”花樣翻新,都給公眾留下良好印象。我們不能因為個別高校發生一兩次事件,就否定所有高校的努力。

            當然,之于學校與監管部門,對校園食堂多上點心是應有之義。與其每次事后高調追責,不如事前扎緊制度籬笆,防疏漏于未然。

            撰稿/新京報評論員 王言虎

            編輯/遲道華

            校對/劉軍

            關鍵詞

            上一篇:山東省淄博市一級巡視員劉榮喜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時快訊 最后一頁下一篇: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