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作者|李愛武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全面系統深入地闡述了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我們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思想和行動指南。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近年來,湖南省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連續三年將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納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并將其作為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戰略性工程。尤其是2022年以來,全省文旅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注重培根鑄魂,充分用好獨特紅色資源,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精心打造沙洲村、十八洞村等紅色地標,深挖蘊藏其中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突出文化惠民,著力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全省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在全國作典型推介;堅持守正創新,全年新創提升10多臺大型舞臺精品劇目、20多個小型舞臺作品,7個作品入圍全國第十三屆藝術節群星獎、創9年來新高;加強文明探源,澧縣雞叫城遺址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益陽兔子山遺址等3個遺址獲評“新時代百項考古新發現”。3項茶葉類非遺項目新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秉持開放包容,援助孟加拉國聯合考古、“萬里茶道(湖南段)”聯合申遺等對外文化交流項目,深化與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湖南文化事業發展欣欣向榮,文化強省建設取得累累碩果,湖湘文化綻放了新時代光彩。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起步之年,高質量做好文化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全省文旅干部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全力推動文化強省建設,以實際行動踐行新的文化使命,努力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湖南力量。
深刻領會精神要點。全省文旅系統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自覺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與抓實主題教育結合起來,與正在開展的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全面學習,一體貫徹。要遵循新的理論指引。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深刻總結了中華文明背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我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新的理論指引。要擔當新的文化使命。總書記深刻揭示了“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深入闡明了“第二個結合”的精髓要義,賦予了新時代文化工作者奮力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使命。要奮進新的時代目標。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強調了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的工作要求,是我們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做好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奮斗目標。
持續夯實項目支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保護好利用好這些優秀資源要從項目著眼,堅持把項目作為文化保護傳承發展的支點和載體,進一步煥發紅色文化新光彩,精心籌辦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紀念活動,培育一批紅色旅游標準化示范基地,不斷提高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管用水平。進一步呈現非遺新氣象,高質量辦好全省第二屆非遺博覽會,加強數字技術在非遺保護傳承方面的轉化運用,持續抓好汨羅江畔端午習俗、皮影戲、湘昆等13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推動非遺傳承創新發展。進一步彰顯中華文明新內涵,實施文物考古和保護、湖湘文化保護傳承、革命文物保護傳承、讓文物活起來、文物數字化、文物人才隊伍建設等文物保護利用“六大工程”,推動湖南博物院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抓好中國簡牘保護研究中心湖南館申報建設,辦好馬王堆漢墓發掘50周年系列活動,不斷推動我省由文物資源大省向文物保護利用強省邁進。
用心找準民生落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推進湖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突出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效能提升,加快推進湖南圖書館新館建設,推動縣級圖書館、文化館提質升級,扎實推進智慧圖書館體系項目、公共文化云項目等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突出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機制,持續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門前十小”工程建設,開展“最美瀟湘文化陣地”創建。突出公共文化服務精品化,實施好湖南省優秀劇本創作扶持工程三年行動、群眾文藝精品創作三年行動,辦好“百團百角唱新歌”文藝競演,發揮好省屬藝術院團在藝術創作中的導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讓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好作品走入群眾深入基層。
精心打造品牌亮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深挖湖湘文化內涵,講好中國故事湖南篇。要抓住重要窗口,把辦好第二屆湖南旅發大會作為“傳播湖湘文化、講好湖南故事”的重要窗口,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通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更加精彩生動地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湖南。要打造湖湘品牌,擦亮湘菜、湘茶、湘酒、湘瓷、湘繡、湘戲等“湘字號”“老字號”品牌,形成以“三湘四水相約湖南”為總品牌的區域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人物品牌等系列文旅品牌。要拓展傳播渠道,大力實施湖南文旅省外客源地推廣傳播、新媒體矩陣推廣傳播、“四站一場”推廣引流、視覺創意推廣傳播、湖南文旅融合提質推廣傳播等“五大工程”,讓美好的湖南故事更加積極主動的傳播出去,不斷增強湖湘文化、中華文明的感染力影響力。
牢牢把握保障重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要持之以恒抓改革、強創新、優環境。要抓改革重點,聚焦制約文化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加強對文化體制改革的政策資金保障力度,穩步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和內部運行機制創新,持續推進全省文藝院團改革。要強人才創新,堅持守正創新,重點抓住人才這個第一資源,建立健全文化人才的發現、培養、使用和評價機制,實施“戲曲湘軍”中青年拔尖文藝人才培養工程。要優市場環境,著力健全現代化文化市場體系,突出加強文化法治建設,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不斷提升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等方面的能力水平,為湖南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