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自從今年4月18日,中國移動總市值(按A股股價乘總股本計算)首次超過貴州茅臺后,貴州茅臺A股“一哥”的地位就受到嚴重挑戰。
5月31日,中國移動總市值再次超過貴州茅臺。6月1人收盤,中國移動進一步甩開貴州茅臺。數據顯示,中國移動今天大漲2.53%,總市值來到2.11萬億元,較貴州茅臺最新總市值(2.06萬億元)已多出573億元。 今年以來,中國移動股價累計大漲46.06%,市值增加6667億元,成為年內市值增加最多的A股公司。而貴州茅臺今年以來股價下跌5.27%,市值減少1144億元。 中特估集體暴走 作為中特估概念的大市值龍頭,中國移動的走強無疑是中特估板塊的縮影。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特估概念中的中科曙光和科大訊飛雙雙翻倍,深桑達A、國藥一致漲超70%,中國衛通漲超60%,中國石油、烽火通信漲超50%等等。 整體而言,79只中特估概念股中,今年以來有75股累計上漲,占比約95%。而整個A股,今年以來的上漲概率(上漲個股家數/A股公司總數)約為57%。 而從中特估概念指數來看,在經歷此前連續多日的回調后,已然重拾升勢。5月25日盤中,中特估指數最低觸及899.91點。此后中特估指數連續反彈,截至6月1日收盤已錄得6連陽,期間指數最大反彈幅度為5.82%。 對于中特估來講,此前不管是漲還是跌,在不少機構眼里,其仍然是當前市場的主線之一。有機構指出,近期市場整體表現不佳,與宏觀經濟相關性較高板塊調整相對較大。在過去的悲觀預期下,最適應漫長季節的紅利資產也進行了充分調整,在經濟階段底部確認后,“中特估”行情將重新蓄勢待發。 當然了,對于中特估而言,市場上也不是一味地吹捧。有機構認為,7月經濟數據的出爐將協助驗證今年經濟復蘇的節奏與速度。如果7月經濟復蘇好于預期,投資者可能回歸主流消費和新能源板塊,而“中特估”主題可能面臨資金凈流出。其后A股企業將在8月迎來中報業績,屆時投資者也能更好地了解到相關國企經營效率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