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名片
郝持勝,竹葉青酒泡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現為汾酒廠股份公司貯配一廠配置車間高級技師。
(資料圖)
郝持勝從事竹葉青酒配置工作,在傳承父輩職業精神和傳統技藝的同時,還擔負著竹葉青酒生產的質量控制、工藝研究和竹葉青酒的母液配伍及產品研發與試驗等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攻關等工作。
郝持勝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三晉技術能手、高級技師。郝持勝技能大師工作室于2013年由國家人社部批準掛牌,先后組織和參與了數十種竹葉青系列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為竹葉青酒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代表心聲:中國露酒是在中醫藥“藥食同源”“醫酒同源”的主張下,孕育出的獨具東方傳統健康理念的酒種。近年來,通過行業的整體努力,露酒開始執行單獨的標準,從標準層面突出了露酒的功能屬性、風格特征和工藝特色。
希望政府、社會各界能加大對竹葉青酒等露酒釀造技藝申遺的支持力度,全面整理歷史及當下的傳統工藝要訣,系統梳理技藝,做好工藝規范、技法構成、技藝步驟等經驗的整理。并依托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以相關學術研究作為保護實踐的支撐,對有關工藝技法和經驗構成進行知識譜系的梳理和研究,幫助傳統露酒構建更加系統、完善的傳承體系,弘揚傳統露酒文化的精髓。同時,結合新時代需求,通過品質、功效的升級,幫助傳統露酒構建更加科學的文化體系,讓露酒與健康生活理念相結合,促進露酒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竹葉青酒的釀造技藝是寶貴的傳統文化,傳統匠人的技藝傳承應得到高度重視,我們要以傳承為支撐,構建系統、有效的傳統工藝應用和傳承體系;要以保護為基礎,加大對傳統露酒釀造技藝申遺的支持力度。”
郝持勝在參加今年全國兩會時提出的建議受到白酒業內的點贊。近日,記者專程前往汾陽杏花村汾酒廠拜訪了這位全國人大代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竹葉青技藝代表傳承人。
38年來,作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竹葉青酒泡制技藝的傳承人,郝持勝一直工作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貯配一廠保健酒配置車間生產一線,擔負著竹葉青酒的配制工作,潛心研究竹葉青酒的工藝、配伍、研發及質量管控,先后組織和參與了數十種竹葉青系列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為竹葉青酒事業的發展、在中國傳統露酒配制與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做出了不懈努力。
學習
走進汾酒集團竹葉青酒配制室,一股淡淡的藥香味兒撲鼻而來,郝持勝正在工作室內專心致志地進行釀酒配制,稍有些靦腆的他,讓人初見就倍感輕松。
“從初中畢業到現在,我只做了這么一份工作,一干就是38年,應該也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份工作了。”初中畢業后,郝持勝進汾酒廠,跟隨父親學習竹葉青藥材的采集、甄選、識別、配伍、勾調、配制等技法,同時,掌握了很多“察言觀色”的竅門。別的年輕人在玩樂的時候,他在辨認各種藥材,背誦各種配方,品嘗酒體勾調后的不同味道。一遍又一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學習期間,郝持勝自嘲說“吃了不少苦頭”。不僅要適應空氣中彌漫的酒氣,還要熟悉每一種草本的習性,臨汾、太原,甚至北京的新華書店,酒廠資料室里的釀酒、配伍、中醫中藥方面的書籍等等,基本被他翻了個遍,并很快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嚴師出高徒,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郝持勝順利地接過了竹葉青酒配制技藝的衣缽。
竹葉青,被稱為“中華圣酒”,它寓意著“智慧、技藝、品格和受人崇拜”,與所有后起之秀不同的是,竹葉青不僅是我國“藥酒同源理論”的活化石,也是國內唯一一種“植物養生保健酒”。作為竹葉青配方的非遺傳承人,郝持勝一直獨家掌握著這瓶酒的釀造技藝。
竹葉青酒的古法技藝,是歷代師傅們傳承留下的瑰寶,包括明末清初大醫學家傅山的改良,包括當代數學家華羅庚的統籌法,等等,都使竹葉青技藝的創新效果,一次比一次明顯。對竹葉青始終抱有敬畏之心和赤子般熱忱的郝持勝,對數千年心口相傳的竹葉青配制技藝,也有了自己的新想法。
近年來,郝持勝對竹葉青酒配制工藝,進行了深入研究,他依靠多年的經驗積累,精益求精對竹葉青酒的配伍秘方多次加以改進和創新。他向記者介紹道:“因為現在的藥材種植、藥材質量跟以前沒法比么,這個方子是活的,隨時變動,需要了隨時調整,根據藥材根據產地隨時調整,調整藥材使用量。”
“秘方的使用必須不斷探索改進,才能保證酒的品質、口感不變。”郝持勝說。竹葉青的秘方在銀行的保險柜中,珍藏的是竹葉青酒上千年傳承積累下來的配制技藝、勾調技術、古方集。如今,這個保險柜里的“秘密配方”,還在不斷增加,讓竹葉青酒的配制技藝不斷延續并日趨完善,這是他作為傳承人必須完成的責任和使命。
歷練
竹葉青酒是汾酒非遺釀造技藝和竹葉青酒非遺泡制技藝的結晶,二者缺一不可,是中國唯一的“雙非遺”名酒。
竹葉青酒的泡制以在陶缸貯存三年以上的65度優質汾酒為基酒,泡制前,精選砂仁、丁香等藥材研成細粉;檀香、當歸等粉碎成粗粉;淡竹葉、陳皮等精選備用。然后將12種藥材按比例進行配伍,在陳年汾酒基酒中浸提21天,每1~2天攪拌一次,充分提取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泡制好的酒液稱為“母液”。最后將汾酒、母液、低聚果糖及杏花村特有的釀酒深井水四種原料進行勾調,經過一年以上宜興陶缸貯存,最終形成。
而竹葉青酒的現代研發,創新采用國家專利的浸提工藝和復蒸餾等高科技提取技術,攻克降糖與配制的技術難關,實現了“高品質、低糖度、精草本”的升級,形成真正“完美締合度”的酒體。竹葉青酒獨特的色、香、味,全是源于浸泡草本的天然色澤及草本芳香,是自然天成的綠色產品。
“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始終秉持工匠之心,創造高品質產品是我們的堅守與責任。”郝持勝說,把工匠精神融入技術創新,不懈努力、不斷攻關,才能為中國傳統養生酒配制工藝的繼承和發展貢獻應有之力。
如今,在傳承父輩職業精神和傳統技藝的同時,郝持勝也擔負著竹葉青酒生產的質量控制、工藝研究和竹葉青酒的母液配伍及產品研發與試驗等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攻關等工作,獲得了10項省部級以上的榮譽。2013年,由郝持勝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也由國家人社部正式批準掛牌,他一邊回憶一邊說:“這是國家級的,榮譽越來越多,自豪感也感覺到越來越好。但是,榮譽越來越高,考慮的東西也不一樣,竹葉青就更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問題,操心的事也越來越多了。”
依靠多年的經驗積累,郝持勝對竹葉青酒配制技藝展開了持續深入的探索研究,承擔起了“竹葉青酒藥液制備QC”攻關任務,參與和主導了由普通竹葉青酒到高端竹葉青酒的研發和藥材配方訂制,負責了糖源變更技術攻關、主導“國寶竹葉青酒”藥材配方和“竹葉青酒博覽會95周年”高端紀念產品“國釀45度竹葉青酒”的研究。
多次對竹葉青酒的配制秘方加以改良和創新的同時,郝持勝也總結出了不少經驗,他說:“竹葉青要想與時俱進,繼續名垂青史,藥材的采集和選擇第一位的,每一種藥材的產地、采摘時間,都影響到藥性;第二,藥材的配伍比例要恰到好處,不能出任何差錯,哪怕一丁點兒的差錯,酒的品質就會受到影響,酒的口感、色澤都會出現問題;第三,基酒的選擇非常重要,必須是山西產的優質汾酒,這里是竹葉青酒的發源地,離開了汾酒作基酒和杏花村當地的生態環境,就不可能配制出正宗的竹葉青酒。”
傳承
當記者問到郝持勝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時,他靦腆地說道: “當滿頭白發時,能看到自己奮斗一生工作過的場景,能看到后繼有人,能聞到竹葉青的味道,這輩子也就心滿意足了。”
38年如一日,郝持勝將自己大半生寶貴的青春年華,都交給了汾酒、交給了竹葉青。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郝持勝坦言,使命在心,責任在肩,他將發揮好基層代表的優勢,以接地氣的方式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履職盡責,展現新時代人大代表的風采。
“以竹葉青酒等傳統露酒釀造技藝申遺為契機,全面整理歷史及當下的傳統工藝要訣,系統梳理技藝,做好工藝規范、技法構成、技藝步驟等經驗的整理。同時,以相關學術研究作為保護實踐的支撐,對有關工藝技法和經驗構成進行知識譜系的梳理和研究。” 今年,郝持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建議,以傳承為支撐,構建系統、完善的傳承體系,依托于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建立相關課程群,完善教學內容,細分知識,剖析緣由,明確精髓,豐富露酒釀造工藝傳承的知識基礎。加大與中藥材產業的合作力度,例如山西省選定了十大省級重點專業鎮,其中一個就是上黨中藥材,這為露酒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同時,露酒產業應該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打造合理、規范、有效中醫藥傳統文化應用和傳承體系。
“以活化為關鍵,塑造扎根現代生活的技藝文化。”郝持勝告訴記者,希望相關部門充分挖掘文化資源,讓傳統露酒文化活起來,從物質生產向文化建構深化,通過深挖歷史傳承、匠心精神與技藝品質,聚焦歷史事件、著眼具體人物、解讀關鍵細節,形成獨特的價值表達。同時結合新時代需求,在傳統飲用文化的基礎上,構建更加科學的飲用文化體系。通過品質、功效的升級,真正讓露酒與健康生活理念相結合,促進露酒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對郝持勝來說,這是一份充滿了驕傲和神圣的工作,每一分成就,都是這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華圣酒”所賦予的。面對這份厚重的饋贈,郝持勝從誠惶誠恐到嫻熟創新,取百草精華,釀瓊漿玉液,用三十八年如一日的傳承與創新,回答了先輩們的托付。一路走來,他始終堅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好創新、傳承,以實際行動詮釋“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