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夜經濟,激活消費力。如何撐住經濟下行壓力,如何修正疫情之下不太漂亮的經濟數據?三個字:“促消費”。以消費為引擎,加速提振經濟上升勢頭,盡快擺脫疫情的掣肘與羈絆。“夜經濟”不僅有利于培育消費熱點、直接帶動經濟上行,更有利于營造全民消費的氛圍,提振人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
點亮夜經濟,重在“供給側”。只有好的供給,才能有效滿足消費需求、激發消費需求、制造消費需求。上述四個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推出的42項夜游活動,無一不是使出了渾身解數,聚焦“供給側”發力,將消費、休閑、餐飲、潮玩融入其中,以新場景、新形態、新玩法來挑動消費者的心弦。
點亮夜經濟,扮靚夜生活。夜經濟的意義不僅僅有助于激活消費、拉動經濟,同時有助于豐富人民群眾生活。古人說“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其實“夜經濟”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人們徜徉其間,即使不費一錢也能獲得美好的體驗。尤其在天氣持續高溫的當下,人們可以一邊感受夜經濟的美不勝收、目不暇接,又可以一邊享受夜經濟場所的清涼。
清河坊和宋城,這次主打的是“宋韻夜游”。提到“宋韻”,會讓人聯想宋人的夜經濟,《夢粱錄》記載:“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蘇東坡則有《夜泛西湖》《湖上夜歸》諸詩,亦可見宋人夜生活之一斑。黑夜是白天的延續,鄧拓《燕山夜話》第一篇《生命的三分之一》,講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夜”的時間進行生產、學習,從而讓自己的生命“延長”,其中引用了兩個典故,其一是《漢書·食貨志》載:“冬,民既入,婦女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意即通過夜里加班,30天干了45天的活;其二是《說苑》載:“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這就是后人詩句“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的出典。這兩個典故,前者是“夜經濟”,后者是“夜生活”。
李白說:“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很有道理”)。”那么同樣可以說,點亮夜經濟“良有以也”。(評論員 翟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