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完成后的ST眾泰(000980),在復工復產的路上,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相關資料圖)
8月19日晚,ST眾泰發布公告,與重慶市璧山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項目開發建設領域構建深度合作關系。
根據協議,ST眾泰將在璧山建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改造并建成年產10萬輛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
擬建成10萬輛新能源整車基地
公告顯示,ST眾泰及其全資下屬企業湖南江南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南汽車”)璧山區政府于8月19日簽署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合作協議》 。
ST眾泰將在璧山建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
其具體操作是,ST眾泰租用原重慶眾泰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眾泰)生產線并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建成年產10萬輛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
在該項目中,璧山區政府全力配合ST眾泰復工復產及新車型導入,并在權責范圍內依法予以相應支持。同時對公司租用原重慶眾泰相關資產前兩年實際產生的租金予以補貼。
后續當地政府將根據ST眾泰生產的車型及新導入的車型整車銷量情況,給予公司一定補貼。
根據公告,ST眾泰旗下江南汽車重慶分公司在重慶璧山區擁有年產10萬輛乘用車的生產能力,并經過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批復。
此次公司將采用租用廠房并進行技術改造的方式,建設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
ST眾泰表示,此舉是為了貫徹公司復工復產計劃,有助于公司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研發及技術積累。項目前期,公司僅對原重慶眾泰生產線進行改造,不會對公司本年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ST眾泰此前公告,此次提到的重慶眾泰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并非本公司下屬單位或者關聯單位。
其名稱中帶有“眾泰”二字,主要系合作方依靠眾泰品牌的知名度獲得更高的材料采購折扣或者行業地位。
爭取早日恢復整車生產
2021年,由于缺乏流動資金,ST眾泰的整車生產幾乎處于停滯狀態,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汽車配件銷售。
2021年,ST眾泰完成了重整工作。而接下來的工作,無疑是盡快推動公司業務回歸正軌。
對于ST眾泰而言,重慶璧山基地如能順利,將是公司在復工復產上邁出的實質性一步。
在2021年年報中,ST眾泰稱,2021年是公司發生重大轉折的一年,公司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努力配合管理人開展重整工作,盡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保護好相關各方的利益,全力以赴完成了重整工作。
2022年公司將全力推進各基地的復工復產工作,全力推進新產品研發,盡快讓企業進入正常的生產經營狀態中,讓新布局的產品按開發和投產閥點實質性推進。
不過,由于眾泰汽車整車業務已停產多時,想要全面恢復生產并非易事。
ST眾泰2021年年報披露的信息顯示,公司設計產能為68.5萬輛,但因公司整車業務處于停產狀態,產能利用率為0%。
對于復工復產中的難點,ST眾泰曾坦陳道,一款車型涉及幾百家供應商,原供應鏈體系存在少量破產情形,重新開模需要一定的時間,公司正在緊鑼密鼓的與供應商談判,盡快確定供應鏈的恢復,早日復工復產。
ST眾泰還表示,公司旗下各工廠停產時間較長,部分設備已老舊過時。2022年公司的重要任務就是整改生產基地、提升生產質量。
作為國內較早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車企,ST眾泰對于接下來的計劃也十分明確: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此前公告顯示,公司擁有14萬臺每年的新能源微型車產能。
復工復產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必然需要大量資金,在這方面,眾泰也已開始著手準備。
今年6月,ST眾泰公布了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其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不超過15.2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60億元。
募集資金中的47.3億元,將用于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及研發能力提升項目。4.68億元用于渠道建設項目,8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主要包括基于三個平臺開發的四款新能源及智能網聯乘用車。包括三款純電動大中型SUV車型及一款純電動轎車車型。